戏明 - 戏明 第38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是文哥儿想送给亲朋好友,他们甚至可以帮忙掏钱。毕竟文哥儿那些个亲朋好友就没几个是简单!

    要是能到大佬面前脸刷刷存在,说不准将来被大佬想起来了呢!

    别看他们现在已经是士或者同,对整个大明官场来说他们也只是毫无经验的新丁。

    家底蕴的还好,那些真正从农家考来的可就真的是举目无依,只能老老实实等授官熬资历。

    他们就不求文哥儿这“大佬全是我老师”的待遇了,只求能给大佬们留个好印象,这样大佬们将来有什么用人的地方也能想起他们不是吗?

    谁辛辛苦苦考会甘愿一辈碌碌无为?

    大伙的意见都很一致:这士录随便印,不用照顾他们的隐私问题!

    事无不可对人言,说的就是他们了!

    如果不是条件不允许,他们还想拿起大喇叭广而告之!

    文哥儿见同年们都是这个想法,便欣然地与他们约好士恩荣宴散场后再续一会,争取早早把这本《士录》定稿找书坊印。

    要不然等到授官以后怕就要各分东西了。

    除了一甲三人保送庶吉士、直升翰林院外,余士以及同士都要分拨到六打杂或者地方各县当县令或县丞。

    当县令或县丞一般也只能去县,且去了一般要上三任,也就是九年任期结束后才能参加选调,前往更好的职位!

    要是九年任满时不小心得罪了巡御史或者吏,那就再把你安排去别的差劲岗位继续熬……

    当然,不仅县官这么考,京官也是这么考的,只要了官场基本都得九年任满再转职(活没好或得罪上被贬谪的除外,想往上走不容易,往走的时候随便去了)。

    官路难行啊!

    尤其是仅仅正八品的同士,放后只能当县丞之类的副手,而且一就是将近十年,受不了这煎熬弃官归乡的人可不少。

    毕竟留在官场得每天勤勤恳恳打杂活、卑躬屈膝上,回到老家靠着上的功名随随便便就能当个财主乡绅,换成是你你也更乐意选择回家享福!

    兴许对这些人而言,今儿这场士恩荣宴就是他们仕途上最风光的时刻了。

    日后再重逢,他们说不准已经没资格再和现在这些士同年们坐一桌。

    不过这大喜的日,大家都没想这么扫兴的事,而是怀揣着激动的心领到属于自己的恩荣宴专用簪上。

    这不是真,而是彩绢成的,颜很是里胡哨,间缀着一块铜牌,上铭刻着“恩荣宴”三个字。

    读卷官和士们的都是这个

    文哥儿这个状元就特别一了,他枝叶都是银制的,还着几翠羽,更为里胡哨!

    连间的小牌都更有排面,是金灿灿的!

    当然,不是纯金的,它的本质其实是银牌,只不过在外镀了层薄薄的金,江湖人称“抹金银”!

    更重要的是,这没要求在吃过饭后还给礼士们可以把它带回家留作纪念!

    老朱家,就是这么大方!

    文哥儿麻溜把状元专属簪到上,跟文徵明他们相互调整好彼此的簪位置。

    恩荣宴这样的重要场合,连簪位置都是有讲究的,可不能

    听说前两回科举朱祐樘都亲临恩荣宴,这回也不知会不会来。

    有人忍不住凑过来跟文哥儿打听消息。

    文哥儿哪里知什么消息,他这几天忙得团团转,都没心思关注别的,更不可能去打探朱祐樘会不会席。他说:“我也不知的打算,不着急,一会就知来不来了。”

    众人觉得是这个理,便也没有再多问。

    这时候礼官员过来指引新科

    等到新科照定好的座次落座,负责主持这次恩荣宴的英国公张懋与阁的丘濬等人领着同样簪着的读卷官们先场。

    大家上都带着翠叶绒,再加上五品官以上的官袍都是大红的,瞧着人人都里胡哨,特别喜庆!

    文哥儿起携一众新科士向丘濬这些官场前辈行礼。

    两边一个是理应致仕的年纪,一个是远没到踏官场的年纪,此时却意外地一同现在这场士恩荣宴上,不得不让人慨世事的奇妙。

    从丘濬献上《大学衍义补》被授予礼尚书的职衔起,这算是他在弘治年间见证过的第三科举了。

    可他抬看向位列新科士最前方的文哥儿,心莫名竟比自己金榜题名当天还要喜悦。

    丘濬研究了一辈经世之学,最希望能到的就是把自己的诸多构想一个个付诸实践。

    他不是王安石那样振臂呼要大搞变法的人,却时常忧虑于自己看见的、发现的弊端,总是试图针对这些积弊已久的问题提相应的解决方案。

    不皇帝采纳不采纳,反正他想说的都会说来、想写的都会写来。

    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一个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一个人的寿数更是有限的。

    哪怕丘濬是个永不服老、希望能捧着书一直读到躺棺材的人,也得承认生老病死乃是每个人都无可避免的,他总有一天会埋土里化作一无知无觉的白骨。

    到那时候他的建言可能会被抛诸脑后,他的著作可能会被束之阁,他所的一切只会变成史书之极不起的几句话,甚至被后人传为笑谈。

    这是所有人都无法避免的事,毕竟世上没多少人有李太白苏瞻那样仿佛生而有之的好才华,也没多少人有仲商鞅那样恰逢明主的好际遇。

    有时候哪怕你穷尽一生去自己认为对的事,也注定无法在这世间留的痕迹。

    哪怕你家财万贯、哪怕你学富五车、哪怕你儿孙满堂,兴许也没有人能把你的思想传延去。

    你终究会孤零零地把你这辈最在意的东西带棺材里。

    功名利禄,荣华富贵,都是来去匆匆的一场空。

    这时突然有个这样的后辈现了——

    他比你年轻好几十岁、比你更有锐气也更有勇气、比你更愿意也更有能力去旁人不了的事!

    而你——恰好能在人生最后的时光把你的所思所想所学统统教授给他,想着将来哪一天他也许可以替你去完成你此生未竟之事——

    这难不是世间最幸运的事?

    都到士恩荣宴上了,丘濬一都没掩饰自己的兴,少有地笑容让士们落座,并向他们宣布一会朱祐樘要携太朱厚照一同过来的消息。

    文哥儿:?????

    就说这两天忘了什么,原来是忘了还有个即将栏——哦不,阁读书的小太

    朱祐樘应该不会这么不靠谱,真的让一个六岁小孩一个人住到那么大、那么远的慈庆去吧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