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 戏明 第369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丘濬听了想想自己依然没考过乡试的儿,一时有些沉默。

    要不,接来别考了吧?

    反正也没指着他能考什么名堂来,还不如早些培养一

    不怎么样,文哥儿的乡试答卷可算是传到京师了。

    大明历届乡试的考场基本是依着行政区分为两京十三,一乡试算来会十五个解元,并不是每个解元都会让举国关注。

    可文哥儿明显不一样,一来他是京师人看着大的小神童,二来他也是历年乡试之年纪最小的解元!

    于是文哥儿人还没回京,他的乡试答卷已经被不知多少人传抄传阅。

    远在苏州的文哥儿并不知这事儿,他在苏州城浪了好些天,甚至跟着人去逮的太湖鹅来糟鹅吃。

    当初吴宽带了糟地栗和糟板栗去李东家赴宴,文哥儿只各尝了一颗就没得吃了,现在有了闲暇自然得好好尝尝。结果一了解才知,糟卤还是最好吃,糟虾和糟鹅都是其翘楚!

    文哥儿立刻抛心心念念的糟栗,跟着人逮大鹅糟鹅去了!

    鹅鹅那么努力才到这么大,他们必须得好好尝尝它的味

    等到文哥儿如愿以偿地吃得肚饱饱,转天又跟着文徵明他们去南京玩耍,兴冲冲地跑去赫赫有名的应天府里吃了一圈。

    回东庄的路上还去拜会了老丘恨不已的庄昶(就是老丘说“我当国,必杀之”的庄定山),文徵明前两年曾经跟着他学文来着。

    去年由于巡抚亲自山邀请,庄昶到南京当了两年的闲差,如今又因病归家继续隐居。

    他这些年在自家定山草堂前后了几千株竹,又在林或山间陆续搭了好几座亭,没事就倚在亭赏赏竹看看山,日过得相当地无无求。

    文哥儿听文徵明介绍起这位庄先生的隐居生活,心也是十分羡慕。

    他慨地:“有几千棵竹这么多,冬笋和笋是不是都吃不完?自从我祖父租了个山,我们年年都可以腌老多酸笋。要是不喜酸笋,晒成笋也有许多吃法!”

    文徵明:“…………”

    不知为啥,总有不太好的预

    果然,文哥儿见着人庄昶,就表示他祖父也有好,江湖人称竹轩公。

    只这么意思意思地拉近了关系,他就开始给人庄昶介绍竹的一百吃法,介绍一还要停来问问别人吃没吃过。

    庄昶:“…………”

    庄昶看了文徵明,神里的意思是“你带这么个小过来什么”。

    文哥儿一都没把自己当外人,祸害完庄昶的耳朵,又去祸害庄昶养的鸭,他表示自己在苏州已经积攒了丰富的赶鹅经验,兴冲冲要去塘里帮庄昶把鸭赶回来。

    庄昶完全没想到这位有史以来年纪最小的浙江解元居然是这么活泼的格。

    瞧见文哥儿撵得自家鸭群羽满天飞,庄昶只能叫人杀了只鸭招待文哥儿一行人。

    正宗南京竹林走地鸭,不怎么吃着都很香!

    文哥儿在定山草堂歇了一晚,第二天就很是不舍地跟庄昶别。

    因为东庄没有养鸭,不能让他尽受赶鸭乐趣。

    鸭还是南京的好!

    庄昶怀疑这小是丘濬派来扰隐居生活的。

    别以为他不知那小老儿恨他恨得牙

    ……不过,竹笋真有那么多吃法吗?

    等这小走了,得让人来尝尝看!

    文哥儿跟着文徵明他们去南京浪了好些天,回到东庄时还很有些意犹未尽。

    可惜他才刚乖巧地去拜见吴宽这位老师,就拿到了老丘他们的来信,促他早些回京师去。

    吴宽还在边上说:“既然都考过了乡试,不如回去好好备考,争取明年直接,免得以后还要再辛苦一遭。”

    他给文哥儿分析了一,估摸着他这次考过了还是留翰林院当庶吉士,庶吉士五天一休沐,假期可比国监多得多,请假也更容易,时间上相对来说更自由。既然他都学通了,何不一气考上去?

    文哥儿听吴宽说得句句在理,又隐隐觉吴宽这说法很像后世那些个老师常挂在嘴边的“考上大学了你们就轻松”。

    轻不轻松这事儿是得大学分析的,你要是单纯只想混个文凭,那当然是六十分万岁、不挂科就好,全程都特别轻松。

    可你要是当真想学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同时再去玩玩社团、混混学生会、考几个金量的证书,争取当个德智劳全面发展的人士,那会轻松吗?

    不知得怎么样的天纵奇才才能觉得轻松!

    真就是“老师的嘴,骗人的鬼”!

    只是看着老丘他们满纸的关切,文哥儿也只能收拾收拾玩野了的心思,与文徵明他们一起收拾行踏上返京之路。

    作者有话说:

    文哥儿写日记:

    弘治八年,秋,没雨。

    人生,其备考和考试占去大半,记仇jpg

    文哥儿归京当日来送行的人不少,连在家的唐寅都门来了。

    主要是文徵明和祝允明两人也要赴京赶考,唐寅就算不送文哥儿也要送两位老友!

    徐祯卿如今也跟着吴宽学写文章,他门比文哥儿和文徵明都要晚便得喊文哥儿一声师兄。

    他是很有志气的少年人心里还是惦记着科举的给文哥儿一行人送行时也心澎湃,想着过几年自己也能成为赴京赶考的人之一!

    等到船行至苏州最大的码上文哥儿又与浙江那边的举会合一行人浩浩地前往京师。

    能决定提早到京师租住或借住的,大多都算是家有余钱的年轻人,哪怕已经娶妻家也有辈看照不太需要他们自己照料家室。

    是以他们凑在一起也算志趣相投,沿途谈诗论文、探讨经义连吃个饭都能争论起来,没一刻是闲着的。

    行至半路,他们已经决定在客船上结社,既然同行的皆是江南学便叫江南学社好了。

    有人说万一他们这次了就算不得学了岂不是才结社就要退社?

    于是又有人提议叫江南文社哪怕是今科了他们也还是离不开文章的。舞文墨可是他们读书人的立之本!

    这倒是适用,只是江南遍地都是文社诗社听起来泯然于众显不他们的特别来。

    祝允明提议让文哥儿这个小神童来取。

    众人也都赞同。

    文哥儿闻言笑:“这有什么难的不如就叫‘江南新社’。我小时候的澡盆上就刻着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来着,照往圣先贤们留的教诲,只要我们每天都在不断步,那就永远都不需要退社!”

    大伙听了这名都觉得不错,又简单好记又激励人心。

    为了庆贺这次正式结社,大伙把包裹里的吃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