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 戏明 第76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老乡兼“前七”代表人何景明:“此福薄,能诗何用。”

    所以估摸着这老刘自己不舞文墨,也不太待见舞文墨的人!

    殿试阅卷工作还真不算太轻松文哥儿跑回王华边,就看到他爹正在使用一目十行技能对一份卷行初审。

    文哥儿好奇地在旁边探探脑。

    殿试的卷是不用誊录的,全都是考生原卷,考生们可以在这一环节尽展现自己的书法艺术。

    要是读卷官正好认识你的字又欣赏你的才华很有可能会把你的卷推荐到阁老面前。

    所以到了科举最后一关卡卷面分也是很要的,有时候甚至能让你逆风翻盘!

    王华瞧见文哥儿睛里满满的都是好奇便把初审完的答卷挪到文哥儿面前让他自己看去自己则拿起了另一份篇策问读了起来。

    文哥儿没想到自己还可以蹭到大明国考三试卷看!

    他怀揣着一儿小激动认真站在案前看起被王华挪到自己面前的考卷来。

    可惜他年纪小,对很多词理解比较慢,不到像他爹那样一目十行地行初审只能逐句逐句地研究是什么意思。

    卷已经被弥封官弥封好了,看不见考生信息文哥儿最先看到的是最前的考题。

    一般来说,殿试考的是皇帝关心的时政问题,有时候皇帝不怎么关心这次科举,起题来就会很敷衍。

    比如永乐年间考了三次“治国之”。

    比如嘉靖年间考了四次“国家安定的治国之”。

    就这么个议论文题目有的人可能多背几篇参考作文就能直接上了。

    今年朱祐樘考虑到自己刚登基显然还是上心的昨儿正式考试时都待了久才退场选的题目也好写考的是“宗之责”。

    这个考题可以发挥的方向就多了,也在一定程度上透了朱祐樘这位新君想要向天问策的想法。

    毕竟这题目约等于在问你“一个大家族(乃至于皇室)的继承人该啥”。

    文哥儿读到这题目在心里琢磨了一没想该怎么写。他又不是宗别说他爹没什么家业给他们继承了就算有也是他哥上,本没有代

    既然自己想不来,文哥儿就开始看别人的解题思路了。

    不得不说,能从会试里杀重围的人都有两把刷,至少字迹好看得很,行文也非常畅。

    据说就这么一千字,大明准公务员们要在天的考场上写上一整天,得亏昨天没雨!

    就是这容,叫文哥儿有纳闷,横看竖看都没看什么有用的观

    他的小眉皱了起来,莫名有吃到难吃东西的觉,甚至还有一熟悉的味

    文哥儿左思右想,很快对上号了:这不就是他看《大学衍义补》前几卷的验吗?!看似写了很多正气凛然的大理,仔细一琢磨又发现它什么都没讲!

    人老丘写着写着还渐佳境,慢慢地变得有意思起来,这篇策问篇幅才一千字,本没来得及变得有意思!

    王华已经看完三篇策问,转瞧见儿一张小脸皱的,不由挑眉问:“怎么?你觉得不好?”

    文哥儿客观评价:“文章写得还不错。”

    就是没啥灵魂。

    属于无功无过的普通平作文!

    想扣分吧,找不着;给分吧,又不太值得。

    文哥儿左看右看,见旁人都没空注意他们父俩,偷偷摸摸地凑到王华耳朵边把自己的想法囫囵着讲了讲。

    这个必须说悄悄话!

    不能叫旁人知他在对卷指指

    万一他指指错了呢,那多没面

    王华已经地扫过一遍,自然知的优缺

    确实是份没什么亮的卷

    事实上这才是殿试策问的常态,有时候观过于新奇或者过于锋利,反而会让读卷官和阁老们不喜,直接就把你筛除一甲候选名单。

    那样的话,你连被拿到御前读卷的资格都没有,更别提拿到状元、榜、探这些风光名次。

    所以对于那些并非天纵奇才、没有把握靠才华打动读卷官和阁老们的考生来说,与其求奇求险,还不如求稳。

    这“锋芒毕比不上歌功颂德”的心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殿试的重要,到后来殿试几乎只是走个过场,几乎失去了选人才的功能。

    毕竟大家都是抱着求稳心态写那些个陈词滥调,文章观日趋同质化,最后选谁当状元不是选?

    不过王华一回担起读卷官的重责,对这活儿还是很重视的。

    哪怕这些策问大多没什么新意,他还是很认真地试着从间挑选能打“○”的文章来。

    王华从自己初审完的三篇挑一篇给文哥儿,笑:“那你再看看这篇。”

    文哥儿见他爹没反驳自己的话,知自己的判断没错,顿时信心满满地读起第二篇策问来。

    比起上一篇,这篇策问就不仅仅是畅了,还提了不少有建设的方向。

    文哥儿看得很受启发,没想到这问题可以这样解答!

    学到了学到了!

    文哥儿看得兴起,这次只了他爹初审两篇的时间就看完了。他激动地跟他爹说:“这篇好!”

    由于这次不是讲人坏话,又很有些读完好文章的兴奋劲,文哥儿一没控制住自己的嗓儿。

    读卷官们得尽快选十份一甲候选文章呈给刘健,这会儿都在专注地对所有卷行会相互讨论讨论。

    整个东阁都很安静。

    于是文哥儿突兀的一声叫好就显得有

    刘健听见动静,放的卷皱了皱眉,抬看向文哥儿所在的方向。

    谢迁的位置离文哥儿近,见状便走了过去问:“你看到了什么好卷,拿给我瞧瞧。”

    文哥儿正捂着自己闯祸的嘴装死,瞧见他老师微笑着过来解救学生,顿时动到不行,立刻双手捧起卷递给谢迁。

    谢迁拿过卷细读了一遍,也觉这卷写得极好。

    他又把它递给了旁边的李东

    李东手里的活儿接过去一读,更是直接叫起好来,拿着卷便去呈给刘健看。

    李东在他们三人之朝最早,与刘健打的次数也最多,行事便没那么多顾忌。

    刘健本来觉得才刚开始阅卷没多久,不该太早决定留哪篇文章,可李东都把文章递上来了,他也不能一都不给。

    刘健伸手接过那篇李东几人都觉得好的策问,一读之竟发现确实叫人耳目一新。

    若说刚才筛选的那几篇文章读来像是置于六月闷的酷暑天,那这篇文章则是散暑的一凉风。

    刘健心里已经把这篇策问列一甲候选名单,说的话却还是一如既往地稳健:“先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