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朱羲 - 拥朱羲 第7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胡妈妈劝几句后,心又有些不是滋味,便:“夫人心善,一直记挂着六姑娘,可六姑娘却并不领,这都三年了,竟一次晨昏定省也没”

    “胡妈妈!”

    周氏厉声打断她。

    胡妈妈是周氏的,也是看着周氏大的,周家家落后,她不放心周氏孤姜家的门,便拒绝另谋前程一跟了来,二人虽说是主仆,但意已胜似亲人。

    胡妈妈是真的心疼周氏,心早有不平,既开了,即便被周氏斥责还是继续:“夫人,老不该妄论主,可老心疼夫人啊,是,六姑娘弱折腾不得,免了请安便也没得说,可这些年夫人着六姑娘,但凡府里得了好东西,都是先送去银霜院让六姑娘先挑,不说望六姑娘念夫人的疼惜,可六姑娘至今都未唤过夫人一声母亲啊。”

    “说完了?”

    周氏淡声

    胡妈妈知她动了怒,不敢再多言,只低声嘟囔一句:“夫人毕竟是六姑娘的嫡母。”

    周氏拢了拢衣袖,坐直郑重的看着胡妈妈,沉声:“我知胡妈妈是心疼我,但这样的话日后万不可再说了。”

    胡妈妈又要开,却被周氏打断:“胡妈妈莫不是忘了我当年是如何的府。”

    “贵妾,那也是妾。”

    胡妈妈一滞,心顿时涌上一酸涩。

    周家虽门小,却也是书香门第,周老太爷可是举人,若非家落,姑娘怎会与人妾。

    “可姑娘现在是史府正正经经的主母。”

    听胡妈妈语气的哽咽,周氏垂目轻叹了声,放声音:“那也不能磨灭我曾经为妾的事实,妾室扶正本就要比明媒正娶低一,更何况,先的夫人是将门之后。”

    “胡妈妈,即便周家没有没落,也远远够不着南城齐家。”周氏抬眸望向窗外,忆起那张明媚的笑颜,角轻轻弯了弯:“齐家世代镇守边关,满门忠烈,齐家儿郎个个都是大盛的英雄,齐家的姑娘也灿若明珠。”

    胡妈妈闻言大惊,慌忙朝四周看去,生怕这话叫人听了去。

    “我的姑娘欸,这话是能说得的吗?”

    齐家十年前被以通敌罪满门抄斩,如今谁敢说半个忠字就是逆臣贼

    是要掉脑袋的啊!

    “哼!”周氏面一冷,微微抬起,与平日里的温和端庄判若两人:“若没有齐家,大盛哪来如今的太平盛世,当年冗寇来犯占了边关三座城池,数万百姓沦为俘虏,冗寇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几城百姓过着非人的日,若非齐老将军带着几位少将军与齐家军将冗寇赶大盛,夺回三座城池,还不知会有多少人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胡妈妈吓得直跺脚,想伸手去捂周氏的嘴又觉得不妥,急得原地打转。

    “那一战,齐家死了三位少将军,只留一位弱的老幺。”周氏似是没瞧见胡妈妈的惊惧,继续:“打了胜仗京倒很是腾,直呼陛英明,真龙庇佑大盛,可齐家却是一片缟素,孤儿寡母凄惨可怜。”

    “讽刺的是,后来齐老将军,齐家的孤儿寡母,齐五爷却死于通敌罪,呵,谁信呢,一同罪的圣旨就能堵得住悠悠众么!”

    “我的天老爷耶,姑娘您可闭嘴吧!”

    胡妈妈吓得满大汗,声音都在发颤:“这是要砍的啊!”

    周氏冷笑了声,到底是没再继续说。

    她了姜家门才知主母是齐家的姑娘。

    若是别家,她自不会这般上心,可齐家儿郎是大盛的英雄,夫人也善待于她,她又怎会轻待夫人的姑娘,且六姑娘还是齐家唯一留存于世的一条血脉,即便六姑娘不愿与她亲近,她也并不觉得有什么。

    至于唤她母亲她自认担不起。

    六姑娘自夫人走后便养在老太太边,后来又去了鹤山,她从未尽过教养之责,又如何担得起一声母亲。

    胡妈妈生怕周氏再说些什么不该说的,赶岔开了话。

    “夫人,要开宴了,可不能叫老太太等。”

    周氏整理好绪,门时已同往常一般淑雅温和。

    作者有话说:

    秋日

    姜滢简单的用了午饭,便吩咐青袅备笔墨。

    青袅只她如往常一样要抄佛经,手脚麻利的准备好后,又担忧的劝了句:“姑娘还未大好,抄一会便午憩?”

    姜滢轻,青袅便知她没听去,无声轻叹后便要退至屏风外,姑娘抄佛经时不喜人近伺候,以往这时她都是侯在屏风的。

    然这次姜滢却叫住了她:“你跟我刚好三年了。”

    青袅一愣,随后便折走至姜滢跟前,微微屈膝:“是,婢是姑娘回府时买的。”

    姜滢嗯了声,徐步走到案后坐,静静的看着青袅。

    青袅似乎是意识到了什么,叠在腹间的手稍稍带了力。

    这些年姑娘不与府里亲近,待人更是冷淡,偌大的银霜院唯她一人能近姑娘的,但她心里清楚,这并非是姑娘全心信赖她,相反,姑娘心里从未将她当作自己人。

    反倒是三年前姑娘一回来,就跑到姑娘跟前泣不成声的晚禾姑娘,在姑娘心占有一定的分量。

    她后来才知,晚禾姑娘是自小陪着姑娘大的贴

    姑娘九岁去鹤山时,神医不让丫鬟跟着,晚禾姑娘便在老太太房里养着,只待姑娘回府再回银霜院。

    可姑娘回府后却没要她,而是请老太太主给她说了门亲事,去年将人嫁去了。

    旁人都姑娘不念旧时主仆,可她看的明白,姑娘在意晚禾姑娘,否则就不会暗地里为她挑细选,最后定了先夫人那边的一位事,还特地去求老太太,允晚禾姑娘从寿宁院

    当时晚禾姑娘门,抬了十来个大红箱笼,可是羡煞了府里一众丫鬟。

    都是老太太疼晚禾,却不知有一大半嫁妆都是姑娘偷偷添的。

    再加上这些年姑娘对亲人的有意疏远,青袅心里也渐渐的有了猜测。

    姑娘怕是在筹谋着什么,不愿牵连家亲人。

    而能让姑娘费尽心思筹谋的

    先夫人与大公死的冤枉,这是众所周知的。

    当年齐老将军寿宴,先夫人携大公前往贺寿,恰在那时京来了满门抄斩的旨意,先夫人与大公本不在其,却被误杀惨死当场,后来不过是补偿了些银,斩了一个无名小卒,就算是对姜家的代了。

    以前她从还不敢往那想,直到半月前,在姜家祖坟的那场大雨,她隐约听到了报仇二字,也是那时她才明白姑娘心仍记着那母兄惨死之仇。

    所以她早早就想过,若姑娘一心报仇,那么她只有两个去,一是与姑娘心共退,二是像晚禾姑娘一样离开。

    不,她们不一样,晚禾姑娘嫁是因为姑娘心疼她,不愿让她涉险。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