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宋 - 化宋 第172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家府上,陈行舟收到了师父的信。

    一字一句地看完后不由得心妥帖,师尊真是方方面面都为他打算到了呀。

    他拿着信对着天空,嘴角带着微笑,幻想着未来自己有一天能回到故乡,穿上崭新的官袍。貂蝉帽,家乡父老都传唱他名字……嗯,觉不错,但好像也就那样了。

    他微微叹了一气,这些年来漂泊异乡,回想从前,他忽然发现这10年来他都没有多少伤悲秋,而是全心全意地放在辽东事务之上。连想念家乡妻儿的时间都没有多少。

    一想到妻儿他又不由地叹息。那年他犯重罪,又是除名之人。所有人都以为他死了,老父怜惜妻不过二十二岁,不想耽误她后半生,便允妻娘家将其带回,另觅良人。只是可惜了,两个孩儿从此无父无母,让他愧疚。

    也因此他这些年都没有再娶。

    但无论如何他知自己的事是正确的,他的行为既是守护家国也是守护妻儿父母。这些年来辽东的发展离不开他的用心经营,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师尊的鼎力支持。

    陈行舟并没有自大,觉得这一切都是自己的功劳,辽东的发展最重要的便是钱。而这10年来,师尊在辽东上的钱财已经达到了任何一个看到的人都目瞪呆的地步。山那控制着全国大量商贸的商行,其每年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收都投了辽东,这甚至比密州本土还多,连他老爹看了那账本,都惊得双手颤抖,终于明白儿为什么如此被人养得如此桀骜。

    所以封王什么的他是真的不敢当,但是封个侯的话好像也还是不错……

    啊,但这是师尊的一片好意,不封王会不会让师父失望啊……

    旁边,看着他拿着信纸,嘴带微笑地冲天空发呆,他的老父亲不由地重重杵了一拐杖:“青天白日的,什么梦呢?”

    被打断的陈行舟不由得撇撇嘴:“君臣相得之乐,没遇到明主的你,是不会懂的。”

    陈老爹气了个倒仰:“你厉害,翅膀了!就你能说,就你遇到!行了,这金人退了,你倒说说,该怎么办?”

    “这金人是退了,辽国却是要完了,”陈行舟拿着信纸,微微摇,孝顺,“我需得去燕京一趟,与耶律淳商量一些大事,爹~您帮我在辽东看着家,我最多七日,便会归来。”

    陈老爹冷哼一声,回到:“去吧。”

    第236章 你以为呢?

    辽东的事一时半会解决不了, 赵士程只能远远地保持关注,再随机应变,在这些年来,他早就已经能熟练地因势导利, 在顺应各变化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而他的手也有足够的主观能动, 有时的成绩,连他自己都想不到。

    所以,为一个成熟的老板, 他最会的事就是放手,相信手才是正确选择啊。

    事事都的领导那还是领导么,那分明是九九六的打工仔,他如今已经脱离这个境界了……

    “太殿, 五更了, 天快亮了,您该去讲义司了……”有婢女端着洗漱用品前来唤人起床。

    哦, 对了,现在已经是九月份,他需要重关注的事,便是各地秋收和秋税, 也是一年最忙的时候。

    赵士程着一发, 坐起, 有些迷茫地托起

    明明已经有那么多小弟了,他也没有事事都,为什么还是那么忙?

    ……

    江南, 九月正是稻的收获时节, 田里的早已被放的泥土形成一层层壳样的裂,走在上边,还能觉到柔的泥在渗

    而冒着炎炎烈日的农夫们,正着斗笠,拿着镰刀,收割着地里的秸秆,稻叶割人,稍有不慎,便会在手上割一条,火辣辣地疼。但在这时节,却无人理会这小伤

    因为日虽猛,但却是稻的收获时农人最喜的天气,他们的汗在无风的光暴晒一滴滴落在土地里,却也掩不住那心里的喜悦。

    收获时节,他们最害怕的便是刮风雨,沉重的稻穗非常脆弱,风雨会让稻倒伏、发芽。只有艳才是他们的救命天气,更不提之后的晒麦,更是需要好天气。

    一些小孩提着篮,在这火的天气里跟在父母后面,捡拾着稻田里掉落的穗,每捡到一个,都会兴地去求表扬。

    而在村的一空地里,村那满脸皱纹的里正,正摸着稀疏的白胡须,坐在一棵大树,笑着给一名年轻兵将讲村里的事

    “这茶叶可是老夫多年的珍藏,当年村后曾有一株野茶树,不需要鞣制蒸作,仅以新叶冲泡便甘无比,可惜啊,不知怎么名声传了去,让那主持石纲的吏员知了,是把茶树连走,也不知便宜了哪里的贪官污吏。”老里正轻晃着壶的茶叶,“小村野茶,也只剩些陈茶,倒让校尉大人见笑了。”

    面前的将领面上还带着几分稚,闻言轻声:“里正严重了,若不是村收留,我与将都要夜宿山岭,叨扰已是不该,又怎能嫌弃。”

    “校尉哪里话,”那里正正,“若不是你们清剿灭了那山兵,我村一百多人家不知还要被勒索抢掠多久,留宿才是多大事,连饭也应帮着张罗才对!”

    可惜这位岳校尉是不让,不过这两年村里收成本也不好,岳将军不愿意要村奉养,他也是松了气。

    岳飞闻言,只是微笑不答。

    太殿对于新军十分重视,不但每月有足够俸禄,且衣从不克扣,原因就是要求他们兵时,不得扰百姓,更不得劫掠。为将官,君之禄,忠君之事,他自然要到。

    那里正又:“这些年,老朽见的事多了,但能活到太殿监国之日,可真前世积来了福气……”

    他叨念着从生起,便是神宗变法,但在江南,为王相开源的重,征伐西夏的负担,大多压在了他们江南。每年光是送粮的民夫,便不知有多少,后来哲宗征西夏,又搞了一次变法,江南便有了不举,而当先帝石纲来,江南之地便有了凋敝之景,本以为这就是最差的形了,谁知又遇到了方腊起事。

    方腊被灭后,许多响应起事的军队便潜大山,成为贼寇,化为小四散而去,扰地方,前些日,就是后山那些贼人,要他们村一千石粮,不然便要烧了他们村。

    这哪是他们这小村给得起的,要不是岳将军前来相助,他们一定已经和那些贼匪同归于尽了。

    岳飞当然说是应该的,同时也问起了最近的收成如何,村里的土地分可有争执,这些都是王洋大人要求他剿匪时需要收集的消息。

    那里正听到对方问收成,不由笑了起来:“将军,若是其它的人问,老朽必然是藏上两分,但您问起来,当然知无不言。今年分地之后,朝廷又减免了各项杂税,今年村人都是起早贪黑,想尽办法地拾庄稼,加上天气不错,是个好年,我估摸着,每亩地比起前些年,能多收五斗粮!这算到收成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3】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