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 - 第1688章归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发呼声的是那些离乡已久的唐军将士。

    先期回来的是曾经随李靖征讨倭国的将士,大分都是晋人老卒,离开家乡可不止三年了。

    很多人都是七八年未曾见到故乡田园了。

    跨海而去三年多,接连征战于海外,对于他们来说,给人的觉更是漫

    如今归来,那心也就可想而知,和游归乡没什么区别。

    …………

    看到远方那漫的海岸线,杜伏威虽面无表,可也伸手扶住了栏杆,指节发白,心里也是雀跃非常,终于是回来了啊。

    三年多了,他也想家了,当年那个浪四方,没有着落的山东好汉终归是有了基,不论是江都还是安,有了家的人便会有所牵系,不再是没了线的纸鸢,随风而舞,四海为家。

    当初离开安的时候,也是满怀雀跃,好像离开了笼的鸟儿,想着能尽撒个什么的,顺便给自己功劳。

    回来的时候,心依旧激不已,却满是挂念,杜伏威暗自叹息一声,人老了啊,再没有年轻的时候那四方,只一条命,路死土埋的劲

    搁在那会,别说一去三年,就算是去个五六七八年,回来之后他也不带有半慨唏嘘的。

    只要大家能活着回来,还占到了旁人的便宜,那就是好事,回来之后自然要大喝酒,大块吃的庆贺一

    如今就不一样了,他只想快回到安,见到自己的妻儿,好好的睡上一个安稳觉。

    至于此战立了多大的功劳,都他娘的见鬼去吧,他杜伏威是吴王,家资万贯,再封赏能赏赐些什么?

    回去之后看来还得琢磨琢磨,给皇帝办大事,比如再建个书院什么的,省的皇帝不知赏他什么好,的大家心里都不安宁。

    皇帝是个好皇帝啊,对他老杜是没的说,他也就不能给皇帝添麻烦不是?

    如果李破能听到他的心声,一定会说上一句老杜是个好同志……不过不知其实也没关系。

    杜伏威的为人就在那里摆着,有些人嘴上说的天坠,就是不办人事,可有的人就会用行动证明他的心迹。

    杜伏威明显属于后者,自投唐以来办的事都很合李破心意,那还说什么,世上的事就是一个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完人。

    有了之前那么多铺垫,若李破还要猜疑杜伏威有反复之心,那也就不是李破了,他没那么多疑。

    不然的话,孙顺德等人早就已经人落地,哪还能留到现在?

    那么多的河南降人,即便他不很喜,不也都用着呢吗?尤其是徐世绩,还娶了他的妹,用当世之人的话说,这就是度量。

    大事的人,不心里在想着什么,也不自己的好恶如何,用的人哪怕是佞臣,也必须有杰,看一个领人是否英明,不用看他自己,看他边的人就能知个大概。

    …………

    所以说杜伏威并不为自的安危有太多的担心,因为他也看的是行迹,皇帝能放他来领兵三年多,最后还是他自己主动请命回朝,这就是对他杜伏威最大的信任。

    那还担心个什么?最多也就是回京之后找补找补,别让皇帝难的事了,推辞封赏,再给皇帝办实事,最后肯定皆大喜。

    …………

    第二批回来的船队运送过来三千多句丽贵族以及他们的家卷,句丽人的统治阶层,除了那些躲在山林里面的落首领,其余差不多全在这里了。

    灭国之战的残酷又一次展现在人们面前,句丽人上岸的时候,哭声震天,却还是被赶羊一样押送到了指定的地方圈了起来。

    亡国之人的表现大相类,看着肯定凄惨无比,实际上不用同他们,任何国家的灭亡都是英阶层了问题所致。

    这是他们的因果,当他们作威作福的时候,也从来不会顾及其他人的死活。

    …………

    杜伏威满脸笑容的和宇文士及等人说着话,心却早已飞去了千里之外的安城。

    有的军卒上岸的那一刻,便已经泪满面,更多的人则是呼雀跃,脑海憧憬的都是好的未来。

    百战之军得胜归来,让整个东来都好像过年一样闹。

    早已准备好的营房之,酒飘香,班师的大军到来东来,都会在这里休整上几天,朝廷的诏令年初的时候便已到达东来。

    让山东的官员们尽自己所能,把班师大军招待好,等大军休整的差不多了,愿意立即各归建制的就回去原来的地方。

    想要回乡省亲的便发通关文书,给他们一段时间回乡探亲。

    的很有些人味,却也忙坏了地方官员。

    十几万人的招待工作,可不是闹着玩的,今年东来看来很难消停来了。

    杜伏威率领的船队还只是个开,之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路过东来,足以让人忙的焦烂额。

    东来太守宇文士及等人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神,宇文士及更是暗自打着盘算,他来东来也差不多快到一任的任期了。

    今年接待完班师的大军,他就要谋求他任,肯定是不想再在东来停留。

    最好是能回京述职,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嘛。

    他这些年主政东来的政绩是很亮的,治平地方是他的本职工作,近两年东来郡的人翻了一番,粮产也随之增

    只是山东各郡免除税赋的年限还没到,不能给朝廷贡献,这方面的功绩就差了意思。

    但努力的方向肯定是没错的,朝廷希望看到的就是地方官恢复民生的本事。

    宇文士及自忖没有丢了宇文氏的脸面,在治民方面,他既有功劳也有苦劳,朝廷不会看不到这一

    另外就是他在东来建了两个港,是那能停靠大船的港,还有几个港在建,可以停靠小船。

    一般来说,海边的渔民是在贱民之列,因为他们没有田土,只能靠海上的活计吃饭,多为罪民之后,或者是失地的农民。

    反正在一个和赘婿,家等大相同的位置,没有人在乎他们的死活,凡列籍的必在贱民之列。

    可现在形势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因为大唐对海上的开拓,让海边的渔民群有了用武之地。

    既然产生了价值,那社会地位一定就会得到提

    不是从军,还是驾船个商人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朝廷也放开了对他们的限制,机会反正是现在了渔民的面前。

    宇文士及主政东来的这一段时间里,在海上讨生活的一些人被他组织了起来,建设港,同时还建造了两座船坞,用来制造海船。

    也就是山东在战时期受创太重,人力力都和南边没办法相比,不然的话,就这几年工夫,宇文士及绝对能把东来建设的有模有样。

    毕竟他的父亲是宇文述,曾经给杨广造船的心腹之臣,对于如何在海边行建设,宇文士及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