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 - 第1686章迭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唐军攻句丽王城,可以说取得了句丽人的一切。

    句丽君臣并没有与城同亡之心,城破了,大家就都成了阶之囚,却还有着生存来的机会。

    如果把平壤城给烧了,那就一切皆休。

    在亡国之际,句丽君臣显然选择了前者,于是便给唐军留了很多值得一看的财富。

    实际上句丽人的国库也没多少东西了,这是一个虚弱到唐军不来,他们自己也持不了多少年的半岛政权。

    国力疲惫,权臣当,官员贪贿成风,各个大的落自成一句丽,已经虚弱到了一定的程度。

    外敌的到来彻底杀死了这个曾经控制了辽东大分地区,以及半岛北的城落混杂的东亚国。

    顺势把它的一切都变成了历史的记载。

    …………

    句丽的财富不在国库里面,谁愿意把好东西放那里啊,句丽的国库更象征意义,实际上句丽人作战,大多还都是贵族们自己资。

    诞生的官员不用说了,他们的就扎在各个落当,是不会把国库当回事的,只要每年向落首领,几位落的大人,以及句丽王上缴一定的供奉,便也成了。

    很像一分赃模式,每年收获的东西大家分吧分吧,最后剩国库,用来应急。

    其实归到底,还是句丽的行政系很不完整,没有怎么央集权建设,还是分封制或者是落联盟制度在起着作用。

    这样一来就和突厥那边差不多,底层的百姓和民非常贫穷,而官员们却又富有的让人惊讶。

    而这也和隋末战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门阀世族的家粮草堆积如山,各个地方的仓房,乃至于国库当,却空空如也。

    真可谓世上没有新鲜事,人决定了一切。

    所以说抄收了句丽的国库对唐军来说只能算是开胃菜。

    从句丽的王私库以及各个官员的家来的财富才是重

    各类的金银细,粮,兵衣甲,更多的则是从辽东搜刮来的大量,药草,以及海上产的珍珠玛瑙等等。

    这些东西还没有运回大唐,却依旧缓解了大军在半岛过冬所需,之前的缺额分不用再行筹措。

    只是这一战虽然结束了,可如何收拾残局依旧是一个比较考验人的任务。

    句丽一直号称带甲百万,时不时就能动十几二十万的大军,在这样一个时期,确实是东亚地区不容忽视的一支大力量。

    当年杨广征伐辽东,句丽兵直达五六十万人,虽然杨广不遗余力的帮助了他们,但从兵规模上来看,句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备了跟远征的隋军正面对抗的能力。

    不过话说回来了,以句丽的国力,那已经是它的极限了,正是穷尽国力,与敌一战,不成功则成仁,连平壤城都被隋军攻了去,侥幸才没有亡国。

    那一战隋军输的惨烈无比,句丽赢的也是痛彻心扉。

    前隋有着杨的底,缓了缓竟还有余力行第二次第三次远征,句丽其实就不成了,再也无法组织起那么大的阵仗。

    国怨声载,死伤狼藉之,很多落都消失掉了,全民皆兵的结果就是几乎家家都有死伤。

    如果不是隋军后继乏力,士气低落,后方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拖了大军的后,不然的话,不说平壤城,反正句丽应该是保不住辽东城的。

    …………

    可以说,句丽所谓的带甲百万肯定是夸张的说法,竭尽国力凑个六七十万人应该就是他们的极限了。

    句丽的人也没谁统计过,即便是句丽人自己也对国到底有多少人一无所知,最详实的记载是三十多年前,句丽人自己大致计算了一,据说国有人六十余万

    也就是差不多三百多万人。

    这在当世的环境之,已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人数字了,放到其他地方,就这人基数,几乎必然会雄霸一方,无人能比。

    可惜在东亚其他两个无霸的衬托之句丽却摆脱不了小国的范畴,三百多万人多吗?原王朝肯定要摇,不多嘛,咱们几座大城加起来也就差不多了。

    而且你瞧瞧,咱们隋末战死了多少,加在一他娘的句丽都灭国好多次了不是?

    之外句丽人向来浮夸,他们统计人也就听一听就完,句丽的官员们若不虚报,那都见了鬼了。

    …………

    不句丽有多少人,现在就都是大唐的了。

    朝也没人再想什么其他办法,一切都照倭国旧例来,大唐需要更多的人,而句丽人来到原也不愁没活

    二月间,朝廷的诏令便去到了半岛。

    一个是诏李靖,杜伏威等人率军班师回朝,另外一个就是诏大将军李年设朝鲜都护府,治理新据之地。

    还有就是留五万唐军,由李年等人主持战后诸事。

    主要还是清缴山林里面的句丽落,挖坟要断,大唐既然灭掉了句丽,那就不会再容许什么七八糟的族类崛起于半岛之上。

    之外还要防备着阿史那多闻狗急墙。

    唐军五万人,加上新罗,百济的人,差不多十万人,应该是够用了。

    半岛上的诸军十年一个换,作为正经的占领军,朝鲜都护府享有不少特权,换之时也容许军兵就地转职当地官员。

    另外句丽人的田土,全收归唐军,可以由都护府任意发放,至于是给驻守的唐军将士,还是让新罗人,百济人北上来耕,朝并不在意。

    等过上些年,那边的况稳定来,看能不能反哺原再理。

    打来的疆土就要治理,治理的好不好两说,只要想把这片土地彻底纳大唐,需要的努力还多着呢。

    …………

    三月,扬州总王泽回朝。

    几乎是同时,吏尚书裴世清上书请辞,年前的时候,裴世清便已向皇帝请归田园,李破让他等了等,至于等什么,现在也就清楚了。

    扬州总王泽卸任回朝述职,顺势接掌吏尚书之职,和范文不同,王泽算是平级调任。

    只不过王泽却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吏为六之首,掌的是朝廷人事大权,几乎相当于后来的省回京后任职组织

    不是升迁胜似升迁。

    朝官的仕途一般都是如此,在朝任职一段时间,然后外放任职几年,回京之后便会就班的升转。

    而且王泽和范文也没什么好比的。

    王泽虽也是开国之臣,可论起功绩来和人家范文是没办法相比的,凌烟阁上王泽几乎是敬陪末座,范文则因平灭凉王李轨之功而居于上,这就是差距。

    王泽倒是比范文多了,回到安见驾过后,裴世清一上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