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 - 第1669章相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登目及远,才志且,总晚成,以如今之成就,也不差卫昭王什么,无须妄自菲薄,不如在此安心修养,等待陛召见。”

    褚遂良终于说了句人话,其实他和李纲等人都差不多,觉得让范文卫王杨的旧宅有些过了。

    这不但是待臣太厚的问题,范文当年为卫昭王,上国杨旧人,如今却住了故主的宅邸,怎么想都有些不合适,虽然过去很多年了,前朝之事渐行渐远,可毕竟理上有说不通。

    只是无论是李纲,还是房玄龄,皆非皇帝近臣,在此事上说不上什么话。

    他褚遂良也刚晋的散骑常侍,更不敢在此事上有所置喙。

    这事是去年定来的,所有的程都受到了三省官员的肯定,不然事也不会这么来办,至于商讨此事时的细节,谁也不清楚。

    也就是说迎接范文回朝的这些人,是不知朝廷真正的目的的,所以跟范文说话的时候,都有所斟酌。

    只是褚遂良和其他人略微有些不同,此时闹也看够了,见范文慨连连,神思不属,安了一句之后,便凑近了对方,低声:“元令尹相托,让俺这几日随行于总侧。

    他让您不要胡思想,先熟悉熟悉京城的风,安心等待陛召见。

    陛……喜聪明透彻的人,看重的是功勋,在意的是才能,家世来历都在其次,只要殿前答对的好,以总的功绩,必受重用,不用在意其他细枝末节。”

    范文睛一眯了起来,转看向褚遂良,心念电转间,问了一句,“褚常侍与元令尹是……”

    褚遂良拱手笑笑:“门之人,受恩极重,让总见笑了。”

    这里说的门可不是门省,范文自是明白,再想一想元朗的份,也是恍然,外戚们手通天,哪朝都避免不了,不是什么新鲜事。

    只是他未曾想到,他与元仕明相聚短短几日,人家竟能如此帮他,不由生些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想法。

    不过随后官场思维便占据了上风,元仕明如此结于他,是想在他这里得到些什么呢?看来是非常看好他的将来啊。

    他对京的派系几乎一无所知,皇帝的小舅极力拉拢于他,他还真不敢贸贸然就投过去。

    一旦掺和什么大事当,他范文许也就和卫王一样,在这里暴病而亡了,那岂不冤枉?

    只是现在人家一番好意,他也不可能拒绝的了,于是笑着颔首微微示意,声音也低了来,“那就有劳褚常侍了。”

    褚遂良拱手笑笑,也不再多言。

    这事其实在他看来也透着些玄乎,前天元朗派人到他府知会了一声,轻描澹写的让人琢磨不多少滋味。

    今天迎稍微瞧了瞧这位范总派,所得也是不多。

    范文低微,和那些世族弟肯定不一样,此次回京述职段放的很低,人也是问什么说什么,没为凉州总的威风来。

    看来是心存戒惧,不敢张扬,这倒是很符合其人的份。

    只要别被人挑病,之后照他本人的功绩和才能,不是留在京师任职,还是继续外放,其实都不成问题。

    家世薄弱很可能还是优势所在,世家大族来的人,盘错节的,任职何朝廷怕是都要掂量一,范总就没有这样的麻烦。

    唯一有遗憾的是,作为开国功臣,范文却没有在皇帝边待过,和其他人就拉开了一定的距离,上起码比其他人少了一的护符。

    这来源于皇帝对你的不了解,而现在就是填平这差距的好机会。

    对于范文来说就是如此,他能留在京任职的话,能够时常现在皇帝前,那么日久了,自然而然便会和其他开国功臣一样……

    毕竟皇帝对待功臣们都很不错。

    褚遂良只能想到这些了,其他的他也不会去究,散骑常侍在门省是个很关键的职位,想要的好并不容易,所以他不想分心旁骛。

    更何况他还得罪了孙顺德,就更应谨小慎微,这位范总之后如何,他不想去掺和,同时那基本上也不是他能够参与的事

    元朗也没有难为他,让他去探听什么消息,只是让他陪着范总转转,为其解说一如今朝廷的况,没有任何过分的指派。

    为人门,这褚遂良要是都不好,日后也就不用现在元朗面前了。

    …………

    于是褚遂良便在如今的范府住了来,这不属于他擅自行事,他代表的是门省,同样代表着皇帝的脸面,此次接待凉州总回朝,门省和太常寺派来的人算是接引官。

    李纲,房玄龄等人才代表的是朝廷,范文的职位一天没有定来,褚遂良的任务就不算完。

    这是褚遂良照元朗的指示争取来的任务,估计省的一些人看他不顺,顺势就把他打发了来。

    刚晋的散骑常侍,就担任了这接待工作,其的意味非常明显,不招人待见啊。

    …………

    晚间,范文沐浴更衣,在府后宅的,和褚遂良对坐饮酒。

    之前他还小憩了一阵,算是足了不少,只是腰酸背痛的总是难免,当年一路从上党赶去凉州,差要了他小命。

    这些年就一直有些虚弱,没办法,那会为了求存,几乎迸发了他所有的潜力,算是伤了元气了,什么大夫也调养不好的那

    就拿他的来说,来到安之后,即便有机会,他也不打算再谋求什么外任了,当个京官说不定还能多活几年。

    再要途跋涉几番,他非得死在路途之上不可。

    而且他年岁大了,思乡之,于是便起了些就此辞官回家养老的念,以他如今的功劳,一旦辞官的话,其实还是很对路的。

    只是这些想想也就罢了,为官不易不假,可没了官帽,他哪里习惯得了?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