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 - 第1614章升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帝皇后座,李破伸手,“免礼平,落座吧。”

    “升宴……”两仪殿的事宦官,也就是这场宴席的礼官之首,在得到皇帝示意之后,拉着音喊

    阿史那泥孰终于安稳的坐了来,前几天他接到宴饮的邀请,然后这几天就没闲着,每日都要去到礼打卡,学习各礼仪。

    为的其实就是今日别在宴席之上丑罢了。

    他一直不太好,当初一路东逃的时候就差没病死在敦煌。

    在安呆了两年,渐渐习惯了安的生活,不太想走了,西域的生活再好,也比不上安。

    唯独记挂在心的就是那些留在张掖的众。

    去年年初时,阿史那同俄来信,说是要率领众随军去地了,期望能立战功,博取大唐皇帝的心,助他们回到西域争夺汗位。

    阿史那泥孰心有戚戚焉,也想起了在西域时的尊荣,虽然生活上肯定没有安这么安逸,但阿史那的孙不走到哪里,都有人跟随。

    不像是在安,没人拿他当个人

    他几次起意想要向皇帝辞行,回到张掖的间去,可却不了决心,他怕自己的受不了,也怕再过在敦煌时那样的苦日

    然后就是些自我安了,阿史那同俄几个人带领着众,他很放心。

    而且他一旦离开安,那么远在张掖的突厥人也就失去了和安的联系,与大事不利。

    阿史那荣真妹是罗可汗的女儿,如今对西突厥之事都是漠不关心,他阿史那泥孰在安还好一些,有事能求一求她们。

    回去张掖的话,写信过来,人家不定看都不看就会扔在一旁,派人回来人家也不定能见。

    所以最终得结论,为了大家着想,他还是得留在安才成。

    两年多的时间,他在安也结了一些人,主要还是打着贵妃的旗号,别人才能看他一

    如今他能坐在殿上其实就证明了这一

    由此也算是打开了些局面,之后嘛……他想着求取一个官职,他算是看清楚了,在安这样的地方,没有官职在,只凭一个阿史那的姓氏,没人会认真听你说话的。

    …………

    此时阿史那泥孰歪看了看前面坐着的人,他再次清晰的觉到,大唐是越来越盛了,前隋时这里是什么样他不晓得,那得去问他的父亲。

    现在是大唐了,这些人都是来朝见大唐皇帝的,除了那几个突厥王来的同族,其他人……应该都来自遥远的地方。

    苏毗他还听说过,香雄就很陌生,至于什么黑牦,那是什么族?

    不过他倒是知,去年阿史那同俄带兵汇合唐军,征讨的是吐蕃,把吐蕃打的稀里哗啦,于是好像突厥一般,分成了好几份。

    吐蕃这些小国,人的都黑漆漆的,带着些阿史那泥孰很熟悉的蛮荒气息,看他们规规矩矩坐在那里,阿史那泥孰脸上不由了些笑容。

    升宴就是开席的意思。

    声音一,早已准备停当的人们端着杯盘依次而,将酒菜布满了各人前的桌

    伴在各人桌前的宦官贴心的在旁边报着菜名,如果你表现求知,那他们就会详细的为你解释一这些菜肴酒的典故来源。

    这是典型的宴,酒菜不求有多丰盛,只求致可

    第一菜是蒜泥羊,羊是北方贵族的主要来源,各家的庄园之,都养着不少羊。

    只是蒜泥羊菜却是从去的,用蒜末拌以陈醋,羊削成羊脯,在碟一蘸,之时便少了膻气,滋味甚

    人们都说这是皇帝起家于晋地,好醋料所致。

    反正李破嘴刁,发明什么吃来也都正常。

    不过冬天里他也没咒念,菜肴还是以为主,鱼鲜为辅,蔬果之类的就不用想了。

    这个时候的人们,什么时节就吃什么东西,没有反季节一说,皇帝也无法改变这个规律。

    酒上大致分为两,一是以粮制作来的烧酒,黄酒,一则是以各酿造的果酒。

    能上得宴的自然都是酒极品,比如这次喝的果酒不是传自西域的酿,而是蜀献上的猴儿酒。

    不是猴酿造的,只是取其名而已,蜀制酒之人取各山果十数,杂于瓮,埋藏在一些适合发酵的地方,经年而得,滋味绵,还带着果和林木的清香,很像传说的猴酒,遂以名之。

    元贞四年,得到了贵人们的一致好评,于是也就成了蜀的贡品之一,如今大多都被蜀大商黄氏所垄断。

    黄氏其实是蛮族汉化而来的家族,以行商闻名于蜀,此次得了便宜,正在努力改姓,想让皇帝赐姓可不容易,凭着一个猴儿酒肯定不成,所以他们积极的引领蜀诸蛮山。

    因为很是得力,已成为梁州总府的座上客。

    这些都是乡间逸闻的范畴,只不过有心之人却可以从当世的一些大势走向。

    隋末战这些年,蜀以及岭南的蛮族看到了机会,于是纷纷作,但以他们那糟糟的组织形式,比之原的农民军都不如,也就是占着个地利而已。

    所以各蛮族在这十几年的战受到了重创,死的人是一批一批的,却还有些懵然,有很多蛮人到最后也没搞清楚敌人到底是谁。

    实际上他们最重要的一个敌人就是他们自己的同族,打仗的时候,有傻冲上去了,有聪明的就躲在后面。

    很多时候,赢了就把了大力却损失惨重的那些同族杀掉,然后占据胜利所得,输了的话,他们跑的最快,也没多大损失。

    生蛮野,不记恩,只记仇,除了自己寨的人,其他人尽可杀之,比农民军凶残的多,也愚蠢的多。

    天的时候没人有功夫跟他们较真,待得原一统,蛮族再次遭殃,大唐这些年从没停止过对蛮族用兵。

    李靖在江右时,派兵四岭南,自己亲自带兵就有两次。

    宇文镬,李武两人在蜀,这几年立的军功也都跟剿灭蛮族村寨有关,因为面对着大的压力,以及大唐的策略问题,蛮族当的蛮是层不穷。

    黄氏其实就是其之一。

    成都那边已经有了两支数千人的蛮军,在唐军军官的率领,专门穿山越岭去追剿同族,这正是当年李靖所上的平蛮之策。

    李靖是块宝,谁用谁知……

    现在蜀蛮族之患渐消,很多蛮族落要么消失了,要么就被驱赶到了山林,更多的则是跪地请降,把寨山来居住。

    大唐没有设土司的意思,占据了这么大的优势,让他们自制?想什么好事呢?

    凡山之蛮族,都要放,带金者杀之,然后便零散着迁平地,在军兵的看田,兴修路和利。

    待遇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