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 - 第1581章国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尚书晓得的,司农寺培植木,整治园林,皆乃寺之政。

    那白叠又被陛许为棉,已被列为寺上品,非为观赏之用,至今培植也差不多有三年了。

    这棉……起来比桑麻容易的多,在灵州,凉州,乃至于榆林都可栽,产量也是最佳,反而是在首现踪迹的岭南,江南等地,所获不多,也是怪了。

    不过听闻此乃从西域传至土,要是照这个说法,一切倒也说的过去。

    尚书莫要嫌俺唠叨,俺是想说,此既然如此得用,明年寺会令人督促各大量栽,也许产将倍于今年。

    足够供军前将士所用,那样一来,怕是要早准备。

    趁着还有时间,应该多设些织坊……”

    听他说的这些,苏亶微有些失望,此等事能想不到吗?光今年就陆续送到东海数十万件棉衣,把着实忙的焦烂额。

    这是因为工那边刚刚尝试赶制大量制作棉衣的织坊,需要现,织工也要现行招募,于是给来了个突然袭击,让有些措手不及而已。

    今年若还不,他这個尚书也就不用当了。

    当然了,窦诞所言还是有些东西的,他明显是在告诉苏亶,制作棉衣的原材料本不用担心供不应求,牟足劲开工就行。

    这样的话,确实需要好好准备一

    只是苏亶有些疑惑的看了一窦诞,“依照光大所言,这些应该说予云尚书听吧?”

    棉衣制作的事归工的是采购,然后与兵合作,一起给送去军前,大家各司其职,谁也不会轻易去侵占别人的职权,不然那会闹人命来的。

    窦诞则:“云尚书不好说话的,光大怎敢在他面前畅所言?”

    说到云定兴,两人不由相视一笑。

    云定兴名声都不是一个差字能形容的了的了,即便皇帝信用于他,旁人说起云定兴云大尚书来,也不会有半句好话。

    又有人来添茶,两人都是朝廷重臣,沉得住气,他们都知,最终要解决的问题还在于和司农寺的值守权责上面。

    这个不捋清楚了,即便今日谈的再好,也是无用。

    闲聊之间,苏亶一直在想着过后是不是应该去拜会一书令萧禹,因为书才是此事的关键。

    当然了,他不可能冒失的突然去跟萧禹相谈,还是得知会尚书左仆温彦博一声,最好是先取得温彦博的支持,用省的名义去跟萧禹打

    事还不能的太过,要把握好分寸,因为把司农寺分去,是皇帝的诏令,这次欺负的窦光大有,就惹来了皇帝的训斥。

    所以说这条线在哪里,还需要仔细斟酌一,最好窦光大自己识时务一些,不要纠缠不休。

    闲话两句缓了缓,两人才又回到原来的话题。

    “棉衣如此好用,尚书想没想过,给军将们补齐冬衣之后又该如何?织坊肯定多建一些吧。

    俺还听阿弟说过,匠作监制作了一叫竹纸的东西,轻薄耐用,取材之便一如棉,俯拾皆是。

    还有印刻之术……俺听了听,那已非是人力所能及,俺那阿弟还说了,要在笔墨上些功夫。

    到时藏书遍地,凡有志向学者,皆可开蒙识字,舞文墨,依俺看来,盛况可期矣。”

    苏亶眨睛,这些事他都听过一些,工现在非常活跃,作为工尚书的云定兴,位置牢固的很。

    但你跟俺说这些什么?

    只听窦诞话锋一转,“如此这般,想来不久云尚书就要上门求到了吧?”

    苏亶沉片刻,一明白了过来,抚掌而笑,“光大所言极是,可都是国事来的,哪里谈得上求不求一说?”

    窦诞有窦师纶这个弟弟,如今对工很熟悉,方才所言,其实就是告诉苏亶,有些事朝廷酝酿已久,正在蓄势待发之时。

    之后工需要的钱粮之,很可能超人的意料之外。

    云定兴若不想坐蜡,就得来跟商量,然后才能一起个章程,走省,然后递到御前。

    这是朝官员们正常的程,即便是皇帝觉着很满意,也要在三省之转一圈才行。

    也就是李破是开国之君,他的诏令还没有被谁封驳过,搁在别的皇帝上,就这程,很显然是有意无意的在限制皇权,三省之间也会形成制衡。

    而自李破登基以来,他也很重视程序的正义,不会因为有谁在他耳边说了几句,他自己觉着可以,便诏令施行。

    多数都会让人过后上书照正常的程来,急一些的他则会直接发省让臣行议决。

    看似拖沓,实际上却稳定了朝的政治氛围,同时也给朝臣们一皇帝不会偏听偏信的形象。

    而政治就是如此,读书人最讨厌幸之徒了。

    什么是幸之徒,就是跟在皇帝边,能与皇帝说得上话,让皇帝今天一个主意,明天一个主意的那些人。

    不问朝臣,却问心腹侍从,或者总被发,这俨然就是昏君的一个典型特征。

    …………

    李破事有板有,那么臣们也就会守规矩。

    像是云定兴这样的家伙,若是杨二主政,他若需要用到钱粮,才不会直接去找,一定是先找虞世基等杨广臣说话。

    因为他们了,事也就成了八分,剩的两分不在于你有多能,而在于回扣问题,上行效间,前隋亡的是一也不冤。

    还是那句话,王朝兴替,原因上大一致,杨广算是其异数,不能一概论之。

    …………

    话说开了,苏亶觉着窦光大很有些界,但要说他有多兴,如获至宝那般,也是扯淡。

    钱粮命脉,别说是工,其他各衙求到门上的事多了去了,是他去工说话,还是云定兴来,其实都是面问题,无关要。

    不在哪谈,云定兴也不敢得罪于他。

    此时他琢磨着窦诞所言,问了一句,“光大似有未尽之意?”

    窦诞抿了茶,看着苏亶心暗骂,他娘的,俺又不是你的官,这装模作样的还真令人生厌啊。

    “尚书明知故问,之前所说,皆乃不可多得之产业,工哪能独得其利?而且,俺觉得尚书还是应该问一问武侍郎。

    武侍郎商贾,家财万,在如何谋利之上,怕是咱们两个在一起也不得他一人啊。”

    笑容终于在苏亶脸上绽开,今年忙于支应战事所需,未曾太过考虑其他,听窦诞这么一说,有前有后的,苏亶也就明白,明年的重心不可能再放到军事之上了。

    窦诞还在说着,“比如那棉,和桑麻之属不太一样,也许寺开始时还能掌在手,可一旦产业兴盛起来,寺人哪里顾得周全?

    所以说,最终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