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 - 第1574章朝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极殿。

    吏官员以吏尚书裴世清为首,陆续到来。

    七八个人,都是吏官。

    等人来齐了,李破把手里批改完的奏折放,“众卿都到了吧?上过年了,看诸位起都不错,看来今年是个好年景啊。”

    臣们听了皇帝的开场白,脸上都了笑容。

    元贞六年,注定是要载史册的一年,甚至可以说是大唐兴盛之始也不为过。

    这一年为什么这么重要?

    各战事上的胜利在这些朝臣其实还在其次,他们看到的是唐律已经修改到了第二版,这意味大唐的官制,律法,田亩制度等等都有了一定之规。

    再有就是的战已经平息了几年了,百姓得以休息,老天爷也开,大唐各地风调雨顺,粮产一年多似一年,国力渐增。

    还有外上取得了越来越多的功绩,与宿敌结成了牢固的盟约,周边小国灭的灭,剩的皆都遣使来朝。

    大唐的各行各业也见兴盛了起来,那些外来人的加,也让大唐充满了活力,生机间,已经能看些盛世来临的迹象了。

    如此,用后来人的话说,那就是大唐正行走在正确的路上,而且渐渐加速,一直到开始狂奔。

    这就是大唐元贞六年,前面几年可以说是戡定策之年,而元贞六年可以看是一個分岭式的年

    大唐越来越兴盛,官员们也就越来越面,因为他们是国家盛最直接的收益群

    比如官员们的衣住行比之前几年,就有了很大的提升,到了元贞六年,因为皇帝终于同意修建室之故,官员们也终于可以放心的享受一生活了。

    把自家的宅院修的舒适些,园林的齐整些,再派人去买些田土,左右顾盼着,家人的生活好像就日渐丰富多彩了起来。

    这些在大唐如今的服饰上就能看一二,贵族们的穿着渐渐有了追求华丽雍容的迹象。

    当然了,这些都还罢了,让大分官员们最舒服的其实是,官员这个群的阶层跟前朝有了非常大的区别。

    自晋末以来,匈,鲜卑,羯,羌,氐等族为,陆续原,非常突兀的把持住了原贵族阶层的端位置,于今已有三百余载。

    有那么一段时间,非贵姓不得为官,什么是贵姓,皆为外族而已,用汉人的话说,那时的原,虎狼横行,率兽人。

    原就此也到了最为黑暗的时期,外族们嗜杀成,往来争斗,给原带来的是腥风血雨。

    直到前隋时期,这况才渐渐到了尾声,不过隋末战依旧受此影响,鲜卑贵族群在其若隐若现,争夺着原的统治权力。

    而大唐立国之后,鲜卑贵族依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势力,可他们再想像当年那般凌驾于众人之上,却是绝无可能了。

    换句话说,五胡华之际,胡人给自己铸就的护栏,到了如今已然不复存焉。

    好显而易见,暴躁嗜杀,多变的鲜卑贵戚们缩起了脑袋,于是汉风大盛,这在唐初是十分明显的表象。

    不用再像前隋那般,大力提倡恢复汉礼,随着各个胡人门阀氏族的没落,一切自然而然的也就发生了。

    所以说唐初时节的后半段,官员们其实是很舒服的,明君在位,朝堂氛围很是宽松,党政并不激烈,贵族们和皇权的斗争也不见影,于是官员们大多没有了以前那朝不保夕的

    太极殿,臣们心很是轻松的依次向皇帝禀奏着今年所取得的成绩。

    裁汰冗官的事还在行当,此事是由吏两位侍郎在主持,各督查使,太守大多表现了支持的态度,行的还算顺利。

    为此房玄龄已经几度京,奏上来的奏疏也是一份连着一份,最终还是把重放在了江南各

    本来照李破的意思,自古以来,乃至于以后,一旦开始去除冗官庸吏,都是从京师直辖的地方开始,这里是央威权最盛的地方,起事来事半功倍,又可以作为试以为表率。

    当年文皇帝杨令亲卫大都督屈突盖巡行关西,一圈转来就裁汰冗员数千人,可见大家都是这么想的。

    而且最为重要的一是,京师左近是贵族聚居之所在,最容易现冗员的地方。

    可如今形又不太一样,北方为战摧残,关西也不例外,反而是江南受到的波及要小一些。

    江南世族向来盘错节,即便有逃亡之人,等战一定,又上演了一番胡汉三回来了的戏码。

    比如说元贞三年平定萧铣,不久地方上便以剿除萧铣残,以及作的山匪为由,大肆增设官职。

    有那么一,竟然设了六个县尉,衙役数百,几同作

    当时主政江右的李靖听闻此事大怒之,令尉迟恭严查,几乎把那里的全县官员都连窝端了。

    这些其实都属于隋末象的后续,由及治,不可能一挥而就。

    之前就是房玄龄,颜师古一同上书,让李破改了主意,今年裁去的地方官员有六百多人,大多自江南各

    京师以及京兆府,一共裁去的人也就一百多人。

    可以说,自房玄龄,颜师古到任之后,政绩斐然。

    尤其是房玄龄,除了惧之外,才能上真的是没话说,就算是这么得罪人的裁汰冗官之事,他也能的滴不漏。

    房乔和那些严刚之臣可不一样,事非常讲究手腕和办法。

    他在江南走了两圈,探访了一,没有轻举妄动,回到京师,便定了方略,呈上御前。

    他没有像屈突盖那样的沸反盈天,有鉴于地方势力很是顽固,裁汰官员容易引起地方反抗。

    于是便在请得朝廷诏令的前提,先让县自举,报到郡,由郡官员审查,再次报到衙。

    衙是督查使衙属,那是督查寺和刑质上便和地方行政衙不一样了。

    这个时候正是督查使行使权力的最佳时机,复审之时派遣官员去到郡县之再行查访,若有差误,则重罚郡县官员。

    这样的程,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关节太多,容易让人钻了空,而且一件件案办起来,拖延时日,增加了办事的难度,耗损了官员们的力。

    反之,好则是,规范了程,一旦形成规制,便可以久的去,而非是时断时续,直到病膏肓之时,才以猛药医之。

    而且这样一来,算是增加了督查使的威权,吏很快便和督查寺,刑,甚至是大理寺取得了共识,不再是孤军作战。

    其实这才是官员们应该秉承的事风格,从制度手,一步步行改革,而非是现一位两位的明君或是贤臣,然后大肆权柄,把事来,等换了人,则很可能落得个人亡政息,一切如旧。

    太极殿上,房玄龄和颜师古依次说了说,李破便满意的:“两位卿家今年算是受累了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