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 - 第1568章病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唐元贞六年最重要的功绩当然不是以上那些,不用问,一定是攻灭句丽之功,没有任何人能够否认这一

    攻灭句丽的战事不于大唐立国之战,甚至可以说是犹有过之。

    因为自汉以来,历朝便对以扶余人各为主建立起来的句丽政权屡屡征伐,斩获无数,却还是不能断其苗,待大军一退,便又死灰复燃。

    到得南北朝时期,因,自顾不暇,句丽顺势壮大,终于在前隋年间因有突厥支持,于是势力大张,成为了原王朝除了突厥之外最为主要的边患来源。

    当年杨广初征句丽,究其缘由,其实也并非是杨广的一意孤行所致,句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对前隋构成了现实上的威胁。

    但不世事变幻有多快,大唐今日算是完成了前隋乃至于各朝不曾完成的伟业,是值得大书特书,能够在青史之上留墨重彩的一笔丰功伟绩。

    而民间百姓最愿意听闻的其实还是军前将士们给大家消了一恶气,给当年征伐辽东死难的百姓和将士们报了血海仇。

    上一同,举国同,莫过于此。

    所以值此佳时,今年的即将到来的上元节与前两年又自不同,就算不能如杨广当年一般,个十里台,大肆庆祝一番,也必然要有一番新的气象才成。

    这些都需要门省的持……

    还有就是句丽一战之后的后续事宜,也需要朝尽快拿章程来,冬天里就算了,但等到明年开,大军陆续班师回转,政令却需要跟上才行。

    比如说立功将士们的封赏问题,再有句丽那边剿灭残敌等未尽诸事,还有行政划分也得拿来。

    等等等等,所以说仗虽然大致上打完了,可对于大唐的上上来说,却远不到万事大吉的时节。

    不是欣欣向荣的帝国,还是日薄西山的王朝,都总有不完的事,只是大家事的心态完全不同罢了。

    …………

    了门省,到自己的衙房,因为来的早,两个今日值的同僚还没来。

    褚遂良也不忙办理公务,先让人烧上两壶茶汤,安坐于位饮了两茶汤,驱了驱上的寒气,缓了缓神,才开始办公。

    虽说年上要清闲一些,可外省送过来的本章不少,摆在最上面的都是大事来的,给事的就是行第一,给意见,签押之后送到散骑常侍案边就算是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另外就是把批还的本章再次审一遍,无误的话便可让人送去外省。

    给事的职位就是这样,权责不很大,也没什么说话的机会,外省的一些人有时呼他们为承启郎或是校阅郎,颇有轻蔑之意,就是为此。

    官而权小,是如今给事之职的真实写照。

    可你要是真以为一介文吏即可胜任之,那也是大错特错,因为给事是有机会陪伴君侧的,陪在帝王边,那就有着言的机会,这便是外省的级官员所不能拥有的一个大优势。

    而另外就是给事往往能参与机密,四送过来的本章都要经过此,才能去到太极殿供皇帝御览。

    在这个位置上待上几年,那见识就不是其他寻常职位的官员所能比拟的了的了。

    所以褚遂良知将来自己若想有所作为,给事就是一个好的不能再好的起,相比当年在李渊治时,今日在,明日在外,没个定数的形,现如今这才叫真正的为官一任。

    他很珍惜这样的机会,所以起事来兢兢业业,不敢有半懈怠,以免有所差池。

    …………

    现在他拿着的本章就是尚书省送过来的,是呈文。

    的人大都喜数字,他们的功劳确实也包在一个个数字之,可你要是没接,或者没在地方上历练过,往往就要被本章,不辨真假。

    褚遂良来门已经一年多了,大家都知这位在地方上任职过,为官资历很是丰富,所以的本章多数都会送到他这里来。

    此时褚遂良看的聚会神,本章说的是今年籍的统计以及秋收粮产诸事,文章那些弯弯钩钩的数字,看的褚遂良心里一的,但没办法,这式样怪异的数字是从,谁也不敢说三四。

    为此褚遂良还专门钻研过一段日,倒也不是不认得,就是习惯使然,总觉着有不舒服罢了。

    不过本章所述却很振奋人心,今年的籍增加不少,粮产比之去岁,据本章所言,应该是又增加了三成,弥补今年战事的耗损可谓轻而易举。

    褚遂良明白这些都意味着什么,数载之功,尽在于此,大唐的国力正在迅速恢复当,今年的东西两场战事,耗费不小,加上修桥补路等工程,国库甚为空虚。

    但今年的秋粮陆续库,这些就都不是什么问题了,如此再过两年的话,区区突厥,何足哉?

    褚遂良又认真的看了两遍,意犹未尽的暗叹一声,自己还是回来的晚了一些啊,错过了多少定策之功?惜哉……

    …………

    这讨功的本章倒是比较省事,不用给意见,只是寻了一个错字,径自圈来改了,签上自己的大名,便被他放在了一旁。

    刚想继续,脚步声响,一人带着寒气闯了来,褚遂良抬看去,正是自己的同僚许陟。

    起刚想打个招呼,却见许陟神凝重,话到嘴边却是改:“许兄这是怎么了?可是有事?”

    许陟跺了跺脚,打了两个哆嗦,也没脱外氅,急急便:“褚兄倒是坐的安稳,看来是没有听说……封侍昨晚病重,陛探视,看来封公是病得不轻呢。”

    褚遂良惊了惊,“怎会如此?昨日还好好的……”

    许陟摇,“谁说不是……只不过不如何,今日看来大家伙得商量一,看是不是要去封公府上探望一番了。”

    “那是自然……”

    褚遂良嘴上附和着,心里却是镇定了来,开始使劲的琢磨,封德彝可不是旁的什么人,那是李渊近人,也不知怎么的,投唐不久就受到了天信重,托大权,后来还晋为侍,总诸事。

    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到的,凌烟阁上坐着的那些人,要么是晋旧人,要么便是李靖李药师那样的皇亲国戚。

    封德彝是其少有的异数,能与其相论的也就是吴王李伏威了。

    褚遂良在心里细数着封功绩,一个是总掌门数载,外清明,廉洁奉公,此人以前名声不太好,可自归唐以来,却有了名臣之相……

    参赞于陛左右,数良策,不论是平定天,还是如今之局面,此人都是功不可没,只论才能的话,足以与温彦博,萧时文等人相抗。

    一旦故……盖棺定论之时,以陛对待臣们的宽容来看,朝廷给的评价一定不会低了。

    好吧,褚遂良和封德彝无冤无仇,倒也没有诅咒对方的意思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