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 - 第1552章战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平壤一战,唐军前后总共杀伤句丽人十余万众,这里面包括赵世勋率军首战击破十余万句丽大军。

    还有之后与刘仁轨等人扫平城的营寨,加上唐军攻城之战。

    两军伤亡大致上维持在了十比一的战损比例。

    和当年隋军征伐辽东相似,像句丽这全民皆兵的作战模式,虽然看上去很有威慑力,可实际上,一旦被敌人攻腹地,句丽自己的伤亡一定会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本土作战,有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可结果多数都会十分惨烈,所以除了像草原那样地广人稀的地带,不然只要有一丝的可能,谁也不会愿意让战争发生在自己的国土之上。

    那些总想着把战争引自己国土的家伙,不是蠢就是坏,最后苦的多数不是他们。

    句丽的贵族群就是又蠢又坏,十几万人的伤亡,战死在平壤城外的贵族寥寥无几,大贵族更是一个不见。

    反而是战后,他们都现在了唐军俘获的名单之上,纷纷成为了大唐的阶之囚。

    其实也正是因为英阶层没被破坏,句丽人一直没有失去指挥系统,所以在伤亡近半的况之,还能住几天唐军的猛攻。

    句丽能在东亚地区立国那么的时间,虽然一直在充当搅屎的角,但说起来也算名不虚传了。

    而句丽王成就是句丽贵族典型的代表人,一国之主,国破之际,无半殉国之心,到了李靖面前哀哀求告,寡廉鲜耻之,实在不足也。

    十月间,半岛之上白雪皑皑。

    一行几千人的驼队,从已经冰冻的冰面上过了浿,来到浿北岸。

    在浿北岸的唐军大营停留,便去往了平壤城。

    冬时节,粮草转运更加艰难,而无论是新罗还是百济诸,到了这一年的冬天,其实都已虚弱至极,无法再满足大军所需了。

    这支庞大的军队如果明年冬天还不能解散的话,对于半岛上的人们来说,必将造成灾难的后果。

    当然了,大唐也没想着把半岛变成无人区,一直不停的在往半岛上输送粮草,这无疑减轻了新罗,以及百济诸的压力,让他们都能勉度过这个冬天。

    只是明年天,一直到秋天收获的季节,才是半岛土著们最难熬的日,需要大唐的帮助才能度过难关。

    好在十月初的时候,北岸传来捷报,唐军已经攻平壤城,战事瞅着就要结束了。

    本来颇有些蠢蠢动的百济诸就没了声息,新罗上也狠狠的松了气。

    这一仗打的人是心惊,半岛上的土著们从来没参与过这么弘大的一场战争,觉非常刺激。

    不怎么说,他们都站在了胜利者的一方,没了句丽,换了唐人来主,却也没什么不好。

    起码比句丽人赢了,来跟他们秋后算账要的多。

    随着平壤城的陷落,半岛上几百年三国割据的局面落了帷幕,这不论是对于大唐,还是半岛土著,都是个历史的时刻。

    放在大环境来说,东亚局面也属于剧变的范畴。

    大唐终于灭掉了句丽,往小了说,可以说是复领前汉之疆土,也可以说是极大的扩展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而这样一来,造成了另外一个结果就是,半岛南端的土著们有了统一的契机。

    在唐军上岛的这两年,唐军对百济诸行了一的清洗,几乎灭绝了扶余王族和他们的姻亲,极大的削弱了百济诸的实力。

    新罗人则傍上了大唐的,于是对百济诸的首领们抛了橄榄枝,逐渐重新定义了半岛族群的义。

    换句通俗些的话来说,就是告诉百济人,大家几百年前都是一家人,只不过是被扶余人给分开了,如今大家应该放仇恨,重新来组建一个大家

    百济人扭扭的接受了这个说法,与新罗人往了起来,而他们也确实与新罗人同一源。

    只是因为与外界往比新罗人要多,所以民族构成上要比新罗复杂。

    从原传过来的那东西,大分都是经过百济作为板,才会传到新罗,倭国,甚至是琉球等地。

    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百济比新罗要开放的多,可也正因民族构成复杂,百济诸就没有新罗人那么团结。

    于是面临社会改革,技术步的当,百济人就很迟缓,新罗则能勇于取,灵活应变,最终占得了上风。

    当然了,如今唐军刚刚攻了平壤城,战事也还没有因为平壤城的陷落而结束,一切都还方兴未艾。

    北风呼啸而过,新罗真我王金德曼端坐在车,神态间疲惫带着些轻松。

    这次她亲自带人运送粮草过来,自然是因为听闻唐军攻了平壤城,还捉住了句丽王成以及他的臣们,新罗上声一片。

    金德曼在跟臣们商量一番之后,便亲自带人来贺,当然了,金德曼自己也还有些打算,需要跟李靖商议一

    攻平壤城之后,唐军终于在半岛西有了一稳固的落脚

    之前修好的营寨废弃了一些,都移到了平壤城外驻扎,赶着天气还算和的时候,又修建了不少的营房。

    最重要的是,在平壤城唐军缴获了很多的粮草,大军过冬是没什么问题了。

    平壤城,如今和之前战时又是另外一番模样。

    句丽人在城外建的营寨该拆的都被拆了,只剩了几座大营,供唐军驻扎。

    金德曼一行来到此的时候,战事的痕迹已经所剩不多,大雪一,多数也都被积雪掩盖了起来。

    “殿,李都督派羽林军的公孙将军来迎,就在前面等候。”

    金德曼整理服饰车,换了战上前跟公孙安相见。

    她认得公孙安,右骁卫大将军陈圆护送她回来的时候,公孙安便统领数千羽林军随行在侧。

    两人相见,公孙安立即施礼:“末将见过真我王殿。”

    金德曼稍稍还礼,寒暄几句,两边的人便合在一,到了平壤城外,队伍分散开来,该什么就去什么了。

    金德曼在城望了望平壤城,她之前没来过这里,也没什么慨,大概就是句丽王城不过如此,好像还比不上我的金城呢。

    只是跟她前来的臣就比较复杂,仇大敌就这么倒去了,多少有兔死狐悲的觉。

    金庾信跟在父亲的后,边则是他的妹夫金秋。

    两人已经两三年没见了,金秋自从使大唐,后又随军征倭,征讨倭国之后回到半岛之上,也没闲着,一直在唐军之供职。

    此时的金秋看上去与以前可是不一样了,随军日久,一的征尘,上穿的也是唐军服饰,和唐军将领们站在一上的气息是如此的类似,已经不太能看得来,这是个新罗人了。

    金庾信和他的父亲金舒玄都是伽耶王族后裔,先是成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