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 - 第1538章首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禀报都督,赵大将军率军大胜,败敌十数万,前趋十数里,夺寨十余座。”

    晚间,捷报传至后方军。

    因为大战方歇,赵世勋所无法打扫战场,统计战果,所以消息不很准确。

    不过这已经是足够了,李靖心大安,只问了一句,“伤亡如何?”

    来人报说,“前边刚刚略计数了伤亡,此战伤三千余人,战死五百余人,赵大将军说了,详如何,明日晚间即可报于都督知晓。”

    李靖,心暗自赞叹,这些从龙之臣果然各个了得

    只是话说回来了,李大都督同时也觉这些混账东西自恃功,一个个的都极有主意,胆大妄为之很是考验总领兵权之人的心脏承受能力。

    也就是他李靖李药师度量大,不然换个人来,担了这么大的一场心事,心稍微狭窄一,你赵世勋怕是就算一战建功,也要吃不了兜着走。

    李靖颇为自得的想着,至于谁能拿一位满军功,又得皇帝信的大将军怎么样,那就不在他考量之了。

    此时李靖已经在浿北岸,这也意味着二十余万大军几乎已经全军过河,还有十余万人在为大军的后勤等事忙碌。

    大军又分成了几个分,李年率军在东边游走,防范大军侧翼,因为地形的关系,李年所短时间还无法,而在山林之间,跟句丽人玩藏猫猫的游戏不在唐军的选项之

    所以东边的战局并不明朗,李年等人怕是要费一段时间才能找到跟敌人决战的机会。

    而在西边的平原地带,近二十万大军如今在近七八十里的范围之分为了三,前军由赵世勋统领。

    后面则是陈圆等人作为后盾,一边修建营寨,一边准备汇合赵世勋所,一同攻打平壤城。

    大军的军则刚刚过河,不过军不会在河边停留太久,很快便会军平壤,因为留给大军作战的时间不多了。

    另外就是军,大军过河之后,军便也承担起了运送粮草辎重的任务,担可不比大军各轻上多少,甚至犹有过之。

    这是标准的集团军作战模式,各准备充分,职责清晰明了,完现了李靖在战略战术上的安排。

    只是这明显有悖于兵制定的速战速决的战略。

    当然了,这个听上去很严重,实际上则也没什么。

    当世的况和后来不同,由于受限于通讯条件,央制定的战略只能服务于军前将领,对于李靖等人而言,并没有多少约束力。

    自古以来都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说法,说的其实就是这况,并不是专指军前将领抗命不遵,行军事独走的形。

    即便君王或是朝重臣于各考量,对前方将士指手画脚,通信条件也会限制他们的作。

    于是也就慢慢演变成了监军制度,每逢大军征,朝廷都会在军设置监军,来尽量的贯彻朝廷令谕,顺便监督军前将领。

    其权力的大小大多取决于当时的政治环境以及朝廷对军队的把控能力等等因素。

    这其的利弊不好说,得看最终的结果,胜了什么都好说,败了的话,难免互相推诿,留一地

    如今的唐军倒是不虞于此,朝廷对李靖的信任是明摆着的,即便有军法司,军司这样的机构,却在战略战术上给予了李靖等人留了极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因为这毕竟是开国之初,作为上皇帝,大唐的君王对军队的掌控力度非同寻常,拥兵自重,或是功盖主之类的糟烂事并不在李破考量之,更何况领兵的还是他的老丈人。

    所以君臣都很安心。

    拿此战来说,李靖的战略就得到了最大力度的执行,即便众将对此颇有微词,却也不到违抗军令的程度。

    赵世勋所首战告捷,不这厮多有主意,李靖闻听战报之后,还是满心喜。

    这一战不但杀伤了句丽的有生力量,而且能够极大的提振唐军士气,为之后的攻城战了非常好的铺垫。

    遗憾之在于,如果换了李靖自己领兵,他绝对不会像赵世勋这么去,稍微示弱,把句丽人引来,合陈圆等人打一场围歼战,岂不比现在上许多?

    只是战争没有如果,句丽人经了此战,被唐军迎痛击之,应该是能清晰的认识到与唐军的差距了。

    之后若无意外的话,句丽人只会选择死守不

    所以在李靖看来,聚集在平壤城外的句丽大军,已如瓮之鳖,就看唐军怎么刀而已。

    顺便的,他们对唐军的威胁也降到了最低,困守一隅的敌人,不值得再多加关注。

    反而是李年那边,李靖觉得将会成为此战的关键所在。

    第二天晚间,赵世勋又再次传书军,战果就详细多了。

    首战杀伤句丽骑兵三千八百余骑,步军八千余众,俘虏一万四千余人,缴获若

    一场大胜无疑。

    李靖很是满意,回信给赵世勋时便多有赞誉,随后即令他稳守营寨,不要再行冒,等待后续大军到来。

    俘获的句丽人则给陈圆,正好让降俘给唐军修建营寨。

    此时的唐军,就像是一群群辛勤的蚂蚁一般,忙碌的修建着一座座营地,而大将军,开国公陈圆,就是工

    如果让句丽人看到,他们一定会不住骂娘,这他娘的是侵略者应该的事吗?

    唐军各也有些难以理解,只是他们得到的军令就是如此,所以合着从原各地赶来的工匠们,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尽的展示着大唐的工程技艺。

    还是那句话,继承了一些前隋遗产的大唐,土木工程上的造诣已经来到了一定的度,即便后面几个王朝跟大唐相比,怕是也要逊许多。

    修建大军营寨,对于大唐的匠人们来说,并不是一个复杂而又多费工夫的事

    如果人手足够的话,什么样他们都能耍的来,在平壤城再建一座四方城也不是什么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差不多了,再向前的话,修建六座营寨即可”

    只来到军前多半个月,就的一脸黑瘦,满面尘灰,没了一神采的匠作少监刘庆则,嘴里有气无力的嘟囔着。

    在他边站着的则是右骁卫大将军陈圆,听了这话,陈圆用糙的大手拍打了几寨墙,不满意的摇:“太慢了,大都督传令,三日之,必须完工。

    军近日就要赶上来了,若还这么敲敲打打的没个结果,那就请刘少监亲自去跟大都督说话吧。”

    刘庆则咬了咬牙,“人手太少,若陈将军能再多派些人予俺”

    板依旧扎实无比的陈圆瞪起了睛,若是搁在十几年前,他一定把前这只仔拎起来一顿锤。

    只是现在他是大将军了,不能再那么鲁,最多就是不满意了,让人把办事不力的人宰了而已。

    “人手还少?知不知他娘的前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