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 - 第1530章渡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唐元贞六年八月初,攻打句丽的战事开始了。

    大唐立国之后,先后平定了萧铣,窦建德两个割据势力,王世恽,杜伏威主动来降。

    这间又夹杂着,突厥西方汗阿史那求罗率军南侵,吐蕃人来犯,平定西北族以及各残余势力的等等的平战事。

    与突厥可汗阿史那杨环会盟之后,大唐派兵灭掉了百济,新罗称臣,接着又灭掉了倭国,南海大都督李宗领兵平定了林邑,李靖,王泽派兵平定了岭南等等。

    而今年,阿史那大奈,阿史那同俄,吴通,陈礼等人又率军在原上灭掉了吐蕃。

    可以说,大唐开国之初的这些年是一刻也没有闲着,几乎每年都有战事发生,文治武功并,才让大唐外渐渐安稳了来。

    到了这一年的秋末冬初时节,大唐终于向句丽这个世仇了复仇之箭。

    另外一个时空当,大唐攻打句丽时,史册上描绘一副众志成城的画面,天府兵人家,尽都愿意跟随皇帝去辽东立功。

    这里面肯定有夸张的成分,估计是李二郎想比照一杨二郎,顺便把自己的更英明神武一些,你看看你打句丽时的天沸腾,俺起兵时又是怎样一番场景?

    谁更得民心是不是也就一目了然了?

    到了李破这里,国并没有大肆宣扬,也就不可能那样的盛况,其实就算宣扬开来,也不一定能让那么多人愿到辽东效力。

    不过来到辽东半岛上的唐军将士,为了激励众军士气,将此战当复仇之战那是理所当然之事。

    军无论领兵将领还是面的唐军士卒,每一个人在开战之前都知,前朝屡次攻伐句丽,数十万人喋血疆场。

    虽然那都是前朝之事,但死在辽东的人太多了,从文皇帝杨到杨广三征辽东,三四十年之间,近百万众殁于辽东,这还不算征用的民夫的死伤

    时间隔的不远,大家的家乡父老兄弟多有死难之人,加上军官们的刻意输,于是也就有了此仇不报,枉为人也的想法。

    复仇之心一起,本就是百战之军,立时便是杀气纵横。

    唐军现在就像是一张牙舞爪的野兽,每时每刻它的危险都在上升当

    军请战之声已是不绝于耳,这无疑是士气涨的表现,此时唐军的将领们也都是久经战阵之人,军士卒大多也大多经历了隋末战

    加上这两年大唐整军经武,严明军律赏罚等事。

    所以说这是一把磨的越来越光亮锋利的战刀,时刻散发着不详的气息

    大唐元贞六年七月末,侍郎张公瑾风尘仆仆的来到了军,他将接大军的后勤诸事。

    随他一前来的还有洛史魏征,督察寺丞季辅,兵赵光世,他们将掌军法等事。

    另外就是兵刘朝宗,他代表的自然是兵司。

    这些人的到来,显得有些仓促和突然,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许就能会到朝廷对此战展现了志在必得之心。

    同时军的将领们也能觉的到,朝廷对远征大军加了约束。

    这在之前的一些战事当是没有发生过的,皇帝对军前将领极为信任,甚至可以说是放纵。

    只是这一次有了些不同

    李靖等人对此心里多少都有些犯嘀咕,但大事当前,众人已经顾不上讨论朝廷的风向,就比如兵的方略到了军前,总会被改的面目全非一样。

    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打起来还得看军前将领们的

    大唐元贞六年八月初三,早已战云密布的半岛之上,响起了唐军攻的号角。

    先行动的是杜伏威所率领的军。

    聚集于浿的唐军舰船浩浩了浿

    其实在这之前,大唐军早已将浿变成了自家的地盘,句丽的军在河面上本无法跟唐军军抗衡。

    句丽人也没打算跟唐军在面上较量一番,他们在七月旬的时候,见唐军大军在对岸聚集,军在河之上连番挑衅。

    句丽人无奈之,为免唐军俘获己方战船,于是脆焚烧掉了大分的船只和所有码,整个把河让给了唐军。

    唐军战船就此在面上畅通无阻,在七月后半段,军朔而上,甚至已经去到了浿上游的狼林山峡谷地区逡巡,甚至在一些河狭窄,还被句丽人埋伏了几次。

    这些小规模的厮杀,对将要到来的战事并无多少影响,连餐前甜都算不上。

    在浿北岸的山川旷野之,唐军先期过河的探骑和句丽人的锋也早已开始,这些都可以说是大战爆发之前的前奏。

    到了八月,对于控制了整个浿,后勤系完备,战略战术制定完毕,大军各尽都到达指定位置的唐军来说,发动战争的先期条件已经成熟。

    战火一旦燃起,便很难熄灭来,尤其是像这样规模的国战,到实阶段,就几乎没有人能再阻挡住战争的脚步。

    大唐军大举浿的那一刻开始,便也象征着大唐和句丽两国的战争正式爆发了。

    因为岸边没有句丽人的阻挡,密密麻麻的唐军战船毫无顾忌的铺满了浿海之的河,并快速向前蔓延开来。

    浿南岸的唐军从清晨开始列阵,照之前制定的计划,左骁卫大将军开国陈圆,率左御卫将军裴行俨等人,领兵四万,先期渡河。

    河之上,大唐军大小船只近万艘,逆而上,像一片渐渐扩散开来的乌云,将河遮住,从岸边看去,真可谓是千帆竞渡,百舸争,卷起的却是大军征战特有的肃杀之气,让这秋末冬初的河风都又冰寒了几分。

    时值正午,等候在岸边的唐军各就地休息,于是岸边各升起了缕缕炊烟,唐军将士们的瞅着河上的船队不住在前行过。

    这是个能让人一生都无法忘怀的场景,就像当年百万大军争渡辽一样,多年之后,依旧在李破等人的脑海清晰如昨日。

    太渐渐西移。

    过去了不知多少船只,终于大群的小船停留在了面上。

    匠作少监刘庆则等人率领大军的匠工早已在岸边等候多时,他们指挥着河上的船只陆续靠岸,并随即拿锁链将靠拢的船只连在一,向对岸快速延伸开去。

    为了增加效率,甚至已经有人渡河到了对岸,从北岸也如此作,不用一个时辰,两边便在河汇合。

    早已准备好的兵卒立即拿着木板铺在连好的船只之上,形成了两条能够容大军通过的浮桥。

    这是大唐国力的一展现,就像当年前隋征伐辽东时在辽上建造浮桥是一个理,以当世这个时间段来说,在世界范围之,能够展现能力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这是工业力量的现,虽然跟后来比起来不值一提,但在当世却是无人能及。

    看似简单,就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