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 - 第1514章觐见(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金德曼抿了茶,茶气清香,可味嘛,第一次喝茶的人都知……

    像是女王殿就很纳闷,这苦了吧唧的东西怎么会被称为涤烦?唐人又为何将之视为珍品?

    金德曼不由又饮了两,苦涩之终于有了回甘,皇帝待客用的自然是好茶,可惜新罗人受用不得,那回甘实在难以去除的苦涩。

    茶这东西没有书本上写的那么神奇,饮了好茶就立神清气,只有那些饮惯了的人才能晓得它的好

    尤其是当世的贵族们都是,茶能解除油腻,更有消化气之效,常饮确实有益于心健康。

    不然后来也不会在草原胡人那里得到迎,他们吃不到什么蔬菜,茶叶也就成了他们的必备之

    草原人一般喝不起原昂贵的好茶,所以茶沫就成为了首选,后来就演变成了茶砖,便宜而又实用。

    …………

    金德曼悄悄吧嗒了一小嘴,味还是不好,很像药汤啊,就是比药汤清淡了许多,她产生了些怀疑,不过很快就被她自己掐灭。

    她觉着应该是自己还没理解到茶趣味,唐人饮茶,也许是因为想要从苦涩寻找些什么?

    对大唐的仰慕,让她极力的为此寻找着可以令人信服理由,并很快上升到了哲学的神层面,和后来的某些人很是相像,不是吗?

    这东西就叫茶,回去要带一些,让臣们都尝尝,看谁能尝什么,还有崔师和李大王都可以打问一,定有所得。

    想到这里,她才回过神来,暗叫愚蠢,她如今在大唐,还有回去问什么?不过现在却不是时候想这些。

    “多谢陛所赐,确实解渴的很……”

    看她那不敢说不好,却又说不的样,李破不由哈哈一笑,于是气氛一松缓了来。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见,将至醉后岂堪夸。”

    皇帝又作诗了,殿侍立的臣们都悄悄转过脸去,咂摸一番,比茶酒之香更堪醉人,诗竟无一个茶字,却尽了茶之妙,雅的让人直想拍案叫绝。

    就是吧……陛好像总喜在女面前作诗,不妥啊不妥。

    李破一时兴起,又起了文抄公,抄完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暗了一声罪过,嘴上则又笑:“大唐的好东西可多,朕希望卿能在这里得尽好,返程之时能觉得不枉此行,那就最好。

    若是觉得大唐还不如新罗,便与朕说,那朕也许就得到新罗瞧瞧,看卿那里到底有何过人之了。”

    金德曼笑了起来,睛都笑得不见了,“陛这么说的话,臣都不知该说大唐好还是不好了,臣自是极愿在新罗迎接陛车驾到来的。”

    洽的谈话总是少不了声笑语,起居郎记录在案的话,那就是皇帝待新罗王甚厚,新罗王应对从容,秉恭顺,君臣尽

    金德曼则真切的领略了一皇帝陛的诗才,在心里给皇帝了几十上百个赞。

    当然了,因为近几年新罗和大唐打的火,皇帝以及原的一些诗词古句,甚或是文章一脑的传了新罗。

    新罗的贵族们争相拜读,也就是半岛上战争的氛围越来越,不然的话新罗学习大唐文化的风尚会更为烈。

    再有因为和唐军打的事务越来越多,汉话的普及在新罗已生端倪,当然这对于新罗的贵族们来说并无多少为难之

    他们的文字和语言,本就夹杂着一些原的字和古音,很大一分书籍也是汉文书写,只不过他们自己发明了一些读音罢了,听上去其实很像原的地方方言。

    说起这个来,实际上新罗受到了辽东的一些族,比如扶余人,室韦人,鲜卑人,加上原传过来的文化的影响。

    只要稍微研究一就能发现,他们的文明是碎片化的,到都能看得见别人的影,反而是自己的东西不成系,也就无法久的延续去。

    …………

    大唐皇帝陛的诗词就是在这形之新罗,像金德曼就拜读过青玉案,潼关怀古,那首最早去的从军行,更是新罗郎徒们的最

    有了这些铺垫,女王殿很能品味原诗词之……

    至于新罗自己的诗词,那简直……只能用一言难尽来形容。

    新罗人的诗词现在发展的有些畸形,一大分都是佛语,这和佛教传半岛之后的盛况有关,显然这是受到了句丽和百济的影响。

    另外一分则是诗,男男女女,痴痴怨怨,写小诗传递谊或是独自遣怀那,上不得台面。

    原的文化人讲究一个诗书唱答,有言志,言,言事,言等等容,这给诗词的发展创造了沃的土壤。

    新罗人没那个底蕴,读音又不对,诗词来就很像后来的那些散诗,听着好像还成,实际上只就文字炼,押韵等等来讲,毫无可言。

    和原的诗词相比,就像是站在富贵之人面前的乞儿,可怜

    举个例,举望明月,低思故乡一句,简单明了,寓意直白,惟妙惟肖间可以引起他乡之客的思乡之,于是便能传唱千古。

    可搁在后来那些“诗人”的嘴里会怎么来说呢,抬看见天空那圆月,让我想起了家乡的秋叶……

    听着还好,也能产生些共鸣,但过目即忘,搁在一些实在人看来,怕是还要加上一句,无病,装腔作势,浑疙瘩。

    …………

    可以说,原的诗词在此时就是原的一把利,是汉话以及那些文章的阶版,原文明缩而成的华。

    能够理解原诗词之的人,便会失去最为基本的抵抗力,因为那意味着他已经到了原文明的心地带,已经没有什么摆脱的可能了。

    …………

    金德曼就在这状态的初级阶段,还没有病膏肓,却已难以挽回。

    她的记忆力很好,对原的诗词也有涉猎,在心里默念了几遍,牢牢记住,以她的功底和年纪,短时间消化不来,她还无法会到那闲云野鹤般的意境。

    李破本人也是样货,抄的飞起,却从不究。

    …………

    此时李破见新罗的小女王喜笑颜开,没了多少张,便又问了一些她在洛的起居和见闻。

    金德曼捡着好话说了一些,大致上都是外之人初来大唐应有的受,没什么奇之

    此时大唐的人们和后来人想象的不太一样,他们并没有那么自信,当初北方诸侯纷纷投附突厥就是很好的例证。

    在常年累月与北方草原族的斗争当,时时弱,占据绝对优势的时间段并不多,反而很一段时间原王朝都是在向草原帝国称臣纳贡。

    再加上匈鲜卑羯氐羌祸北方,对原文明产生了重大的冲击,一度让原人的自我认知发生了混,一直到前隋才有了些拨反正的迹象,可惜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