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 - 第64章后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火烧的不是很大,只是将一间宅院烧为了平地。

    这样的火,在邑并不少见。

    但传到李靖耳朵里的时候,味却很不一样了。

    有心腹传书于李靖,密告兵曹参军王源与功曹参军李宗方纵容家人争产,李宗方妻兄卢俊达争产不成纵火事。

    李靖当时就笑了。

    这属于正瞌睡就有人上送来了枕,不笑不成啊。

    王源王氏,这是一个传承分外久远的姓氏,天间能追溯源超过它的屈指可数。

    当然,晋王氏显耀于世的可不只是传承,它如今也是晋地一等一的大阀名门。

    黄帝之嗣,王家有姓,说的就是当今的晋王氏一族。

    他们和山东琅琊王氏一脉相承,都是传承了上千年的族群。

    不世间有多少风雨,晋王姓传承不绝,好像他们才是晋地真正的主人,其余人等,皆为过客一般。

    这样的坐地虎,固,枝叶繁茂,别说李靖只是邑郡丞,就算李靖成了晋王,也拿他们没什么办法,晋地人们心目的晋王,只能是晋王氏,其他任何人都取代不了。

    衣冠之家,千年族类,晋王氏当之无愧。

    幸运的是,邑兵曹王源,不过是晋王氏的旁支弟,附在家族上的又一只蠹虫而已,好相与的很。

    占据邑兵曹之位,却对边兵事一知半解,无所事事间,却好与人谈文论画,与邑这地方的民风可谓是格格不

    可见,晋王氏和许多传承久远的世间名门一样,满的暮气,还在幻想着林诸贤的风采,追慕不已呢。

    看看这些年就知,北地王旗变幻,真正这些底蕴厚的名门大阀的又有几个?

    当关西诸阀傲视天群雄的时候,这些衣冠之族,也只能俯首称臣,只敢在背后偷偷的说上几句,胡虏之属,不与相谋的酸话了。

    是的,在这个天用武的年,这些汉家的名门望族,便纷纷黯然失了起来,还在九品正制打着转悠,却不知天豪杰,尽都蠢蠢动了。

    当然,霉运当已经十几年的李靖,不会轻易去碰这样的庞然大

    但他的侄儿,李端幼李宗方就另当别论了。

    李宗方是正经的关西世阀弟的模样。

    有勇力,喜弓,好游猎,不好女,却喜杯

    才嘛,谈不上,在李靖看来,这个侄儿若放去,任其自生自灭的话,也就是一县守捉的本事,换句话说,也就是捕快

    如今二十多了,坐在邑功曹的位置上,还得意。

    正事没过几件,呼朋唤友城游玩的总有他一个,估计逍遥到现在,连父亲让他盯着叔叔的事怕是早也忘了。

    这把火烧的正是时候,对于这个侄儿,李靖手可是不会有一的手

    本未回邑城,快密信来回了一次,便又有人告发邑功曹李宗方,私录功薄,安亲信,聚众游乐,尸位素餐,置公事于不顾等事。

    这回,李靖也就不客气了,直接将事到了代州总府。

    为官多年,他的政治手腕绝对是不缺的,随即便荐兵曹参军王源,邑功曹参军之职。

    转,李靖便派人给王源送信,信重斥其纵容家人,与人争产,以及上任以来,兵曹日趋惰懒之事。

    直到末尾,才多了些勉之词,然后再言,荐其为功曹参军之事。

    这一番连敲带打,又送了果的,直接把王源给蒙了。

    不过功曹参军的位置,对于王源而言,诱惑却绝对不小,自诩文人的他,在兵曹这地方呆的很难受不说,功曹又是诸曹之首,要真能当上的话,就算是升官了。

    又惊又喜之,找人过来商量了一番,先就写信去了代州总府,然后麻利的将表弟叫来,一顿训斥,让表弟老实的去军营呆着,无事不得踏邑城半步。

    于是,雁门的回函到的分外的快。

    李宗方和李靖当年差不多,还没纳过闷来,邑功曹的职位已经莫名其妙的丢了。

    当初李宗方来邑为官的时候,李靖的兄李端还曾给弟弟写过一封信,信殷殷切切,满纸说的都是兄弟之,隐约来的意思,还想让李靖亲自教导一李宗方。

    当时李靖那个郁闷,就别提了。

    两兄弟多年不见,难这个哥哥还当他是当年那个,顾念兄弟谊,不断写信让兄离史万岁远一些的无知小儿吗?

    别说收侄儿为弟了,就算是每次看到这个侄儿,他心里都腻歪的不行。

    也许对于在京师的李端来说,这些年的日很平稳,对弟弟也没赶尽杀绝,算得上是仁至义尽了。

    但对于李靖而言,近二十年的岁月啊,多少雄心壮志,都在不断消磨,京师的繁盛景,又多少次现在他的梦

    若是在京师,给他二十年光,他现在可能已经能望一国的位置了,李氏一门,也将因他而壮大。

    二十年啊,二十年,在李靖,嫡亲兄不但断绝了他在仕途上的晋升之路,也断绝了李氏崛起之机,实为家门之不幸,李端无疑便是李氏一门仰人鼻息,苟延残至今的罪魁祸首。

    如今,也到他给李端写一封信了。

    多年苦楚,这一刻齐齐涌上心,不过李靖到底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了,如今的他,已经到了不惑之年,绝对不会意气用事的一个年纪。

    所以这封信,和当年兄的来信多有相似之

    完兄弟之,又说自己对侄儿教不严,以致罢官,让侄儿饱受边风寒,却无所得,所以无颜以对兄,唯有将侄儿送回京师,让兄亲自教导云云。

    到了此时,邑的风波差不多也就结束了。

    当年史万岁,李端等人留在邑的痕迹,被李靖陆陆续续清理了个净,转,还和晋王氏走近了几分,也不怕来自京师的明刀暗箭了。

    李破放的一把火,却是让李靖心怀大畅,这是李破梦也想不到的事

    (求收藏,求推荐,求打赏。)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