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婚 - 分卷阅读56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项宜松了气,但某天打开衣柜的时候,险些以为自己走错了房间。

    正房的衣柜里,男人的衣裳不知何时被收拾到了面,上面的格里,每一格都满满当当地放置了许多样式用料颜各不相同的冬衣。

    她站在柜前愣了愣,乔荇走过来看了一,呀了一声。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呀?夫人总算舍得给自己衣裳了?”

    项宜摇了摇

    不是她的衣裳。

    门的风一动,门帘被人撩了开,男人缓步走了来。

    谭廷见她站在衣柜边,神有些发怔,却并没有动柜衣衫,不由地心里叹了气。

    “过年总要穿几件新衣的,我亦着人给自己了几件。”

    谭家宗房从前也是有四季衣裳的例份,后来族越发富庶,院的女眷无不是大家,谁也不缺衣裳,还都各自拿了各自的好料,让针线上照时行的款式量裁衣。

    这样一来,四季衣裳的例份都是些矩的用料和款式,便是来,夫人小也不穿,直接给仆从穿逾矩,压在箱底更是浪费。

    某一年年成不好,族里要开源节,彼时的宗妇便以作则,脆废了针线房的四季衣裳。

    如今宗家各房的衣裳,要么自己院里的人来,要么给针线上

    这般放在旁人上,再没有任何问题。

    可项宜却不一样。

    她净地似初落的雪,再不肯轻易动谭家的东西分毫,只能谭廷自己来了。

    他这么似是而非地解释了一句,言之意两人都需要过年的新衣。

    只是项宜又看了一,他给她的新衣,已经比他所有冬衣都要多了。

    项宜不知所措了几息。

    但男人已经走开,去了书架前翻书去了。

    乔荇见她没有推拒,兴兴地上前,替她挑了一件丁香镶薄红襽边的对襟袄。

    “夫人穿这个能提气,让婢再给夫人选一条面裙......”

    乔荇絮絮叨叨说了些什么,项宜没有听清,她仍旧站在方才的地方,不由地看向了书架前的男人。

    男人挑,形匀称,从后面看去肩背宽阔,手臂修

    此刻他轻巧抬手,取书架最上层的一本书,轻轻拍了拍书上的薄尘,脚半转,棱角分明的侧脸,在窗外透来的熹微晨光,温了几分。

    项宜不由地想起,那日在田庄大哥问她的一句话。

    “宜珍,谭家宗,待你如何?”

    她彼时若还有多一时间,约莫能立时给答案,但今天......

    项宜收回了目光,又看了一衣柜,默默垂眸。

    他们之间,不该这般。

    *

    项宜不是不懂投桃报李的人。

    隔天杨蓁不知怎么想起要给谭建亲手衣服,但她边的卢嬷嬷指导得太过复杂了,把杨蓁给吓着了。

    杨蓁耐不,可又允诺了谭建,想起谭建闻言两放光的样,又不忍跟他说不行了,反而心里有气同谭建发了两通脾气。

    谭建都不知自己哪里错了,好不容易大哥这两日心好,没有劈盖脸训斥她,反倒是自家娘不知哪里来的气。

    他委屈

    杨蓁看这样也不是个办法,觉得拿不定的事还得找大嫂,于是来了正房。

    项宜自然不似嬷嬷那般要求繁多,见她打板裁衣,走线制,包括绣都不行,脆同她,让针线上给她帮忙,每一工序她都参与几分,针线上再帮衬几分,最后也算她整个来了。

    想来谭建不会嫌弃。

    杨蓁听了直呼好主意,连声夸赞项宜。

    “要是没有嫂,我可就不成了!”

    项宜抿了嘴笑,见她蹬蹬地跑了,却暗暗想到了什么。

    她或许也该替谭家大爷亲手衣裳,至少算得上她接受了他的衣裳的一些表示。

    ......

    晚间,项宜便同他将自己的意思说了。

    谭廷听了半晌没说话来。

    项宜还以为他对针线有要求,不放心自己的手艺,不禁打了几分退堂鼓。

    “大爷若是不习惯,那便还是让针线房来吧......”

    “不是。”话没说完,就被他打断了。

    项宜看过去。

    灯影,男人素来刚毅的面上,散发着似朦胧月一般的温和。

    他密英眉眸,眸光闪动,正正看在了她上。

    项宜不习惯这般目光,侧开了脸。

    他这才又开了

    “你不要太劳累了。”

    项宜在他的目光里,垂着眸微敢抬起,低声了一句“妾不累”,便寻了个旁的借,暂离了房

    冬日的夜风似冰一般让人清醒。

    项宜错着慢慢搓了搓手臂,看着天边悬的清亮月牙。

    她想这年还是尽快过完吧。

    待谭家大爷回了京城,约莫便能一切恢复如常了。

    至于往后怎样,她不敢想。

    *

    谭廷赶在年前又去了一趟五老太爷的别院,这次终于见到了五老太爷。

    五老太爷康健,神也佳,见着谭廷带着谭建亲自来了,笑着让人把他前些天采来的山间雪,煮了茶给兄弟两人喝。

    比起三老太爷的德望重,五老太爷更显随和,问了两兄弟近来如何。

    谭建自然是认真读书作文章,准备来年秋的乡试。

    谭廷没有说破他的学问考举如凑数,只是同五老太爷谈起了时政。

    先把京城的况说了说,接着便提到了世族与庶族之间的事,提到了他们一行在柳庄的遭遇。

    泰然自若如五老太爷,也禁不住压了眉捋了胡须。

    老人家叹了气,“犹记得我年轻的时候游历四方,若是落脚在庶族百姓家里,人家听说我自名门望族,虽也羡慕,却也友善,让我传他们些读书知礼的办法,若能家里宽裕些,也送孩读书,往后指不定也能成为有传承的人家。”

    从前是这样的,再苦再穷的百姓,只要没问题,便可以通过科举来改变一人一家甚至一族的命运。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庶族百姓通过科举走上去的人越来越少了,世家培养来的弟从小耳濡目染诗书礼仪,自然有先天优势,但留给庶族的上升的机会却一年比一年少的可怜了。

    这几年,尤甚。

    庶族没了上升的机会,在面被世家各族盘剥殆尽,如何能不满腔愤懑?

    若是这般去,说不定便会造成震动朝堂的事

    届时,谁又能自保安泰?

    谭廷在五老太爷的,不禁想到了家的妻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