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五零炮灰原配 - 分卷阅读66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摘了半天棉,又骑了几个小时的自行车回家,腰已经酸得不像是自己的。

    等吃完饭, 挨个排队冲完澡之后,立就搬了两张大凉席来铺在地上,搬家里唯二的两台风扇,然后就一个挨一个的躺平睡觉。

    因为累得太狠, 几个孩全都是三秒睡。

    “啧~就这能耐啊。我还想听他们分享劳动经验呢。”赵明理嫌弃的撇撇嘴,在凉席上找了个空位也跟着躺了。

    姚雪薇:“等他们明天缓过来了, 肯定会跟你。现在又累又的, 谁稀罕跟你说话。”

    楼上的房间太,一大家就在一楼挤一挤,等到半夜, 家属院的供电停了, 风扇不转了, 天气也差不多凉快来, 他们又才回各自的房间睡觉。

    否则喂一夜的蚊, 醒来谁也扛不住。

    看姚朵朵她们睡着了都还在抓手臂挠, 姚雪薇去柜里翻一盒清凉油,帮她们在上抹匀。

    “快给我抹一,我刚刚被蚊咬了好大一个包。”赵明理说着又在上‘啪’的一声,拍死了一个大蚊, “一楼通风是通风, 就是蚊香白了。”

    除了自己上的蚊, 偶尔看到姚朵朵她们上的蚊,赵明理也顺手帮忙打了,拍得‘啪啪’响。

    姚雪薇:“你是打蚊还是打孩呢。人都要给你拍醒了。”

    “怕什么,这一个个的,睡得跟死猪似的。”说完,赵明理还有些自得:“你看咱们家这几只猪,养得可真好……”

    姚雪薇哼笑一声:“我看你就是闲的,等到你乡的时候,我看你还怎么嘚瑟。”

    饶是郭玉兰这样的,这次乡也累得够呛。她以前还是活好手呢,解放后轻松了几年,再去那些重活,整个人也没适应过来,回家的时候,晒黑了两个度。

    “这次乡吃了苦,我看以后谁还还意思伸手。”这只乡,虽然辛苦,但郭玉兰也觉得痛快。

    □□运动也不是来得莫名其妙的,总是上发现了一些苗。脱离群众太久,就觉得自己人一等的大有人在,被收拾了这么一回,那些人回到原本的岗位之后,态度立就谦和了不少。

    姚雪薇的乌鸦嘴还是很灵验的,等辉这边的政府的差不多了,就开始到赵明理和姚雪薇她们。

    虽然都是去乡,但各自去的村不一样,不过制造厂的人,都被分到了一个村

    “住的地方,我已经给你们分好了。你们到时候可以跟住的那家人搭伙吃饭,也可以自己……”村领着姚雪薇他们在村里转了一圈,熟悉地形,然后就让他们各自去安顿。

    这个村之前就已经接收过劳动的,知这些人有票有钱,就算看起来再穷的小,生活标准也比村里好,所以姚雪薇她们一个个都是香饽饽,各家的房也都收拾得净净。

    姚雪薇和另外两个女同志的,都去了村支书的家里暂住,他家的房是去年才修的,看起来要宽敞明亮得多。

    村支书家里的刘大娘,也是个好客的。

    “锅里有,你们几位女同志赶洗漱了早休息,明天要早起,给地里除草。”

    刚到一个新地方,大家的兴致也不,早早的洗漱好,就回房间休息去了。

    村里没有通电,晚上只能用煤油灯,不想麻烦老乡,天一黑,大家就只能躺在床上睡觉。

    早上天刚蒙蒙亮,院就传来了一些动静,等刘大娘把饭好,刘家的其他人也纷纷开始洗漱。

    刘大娘在房门外轻轻敲了门,才喊:“姚同志、李同志……你们起来了没,吃早饭了。”

    “起来了,正在梳呢,上就来了。”

    牙膏牙刷茶缸,这些生活用品姚雪薇她们来的时候都备着的,起床之后,自觉的就站在沟旁边刷牙。

    乡劳动,都已经分了好几了,姚雪薇也跟郭玉兰取过经,该带的东西,全都带上了。

    刘大娘家的早饭也简单,一碗野菜粥,两个玉米饼,桌间一盘凉拌黄瓜丝,就这么一个菜,全家人吃。

    黄瓜丝齁咸,还辣,姚雪薇夹了一筷,就了一整碗菜粥。

    对这样的伙,姚雪薇也有心理准备,就算她们每顿都给了粮票,刘大娘也不可能给她们另

    唯一的优待就是,她们碗里的粥要稠一

    今天地里的活也不轻松,女同志要去地里除草,男同志还要犁地,等把地收拾平整,后面就要撒豆,然后浇……

    在农村,除了冬天的时候闲一,其他时候都有事

    姚雪薇他们这些乡的人和村里的人不一样,村里的人要算工分,他们不用,只是会划一片区域给他们,让他们自己活。

    上半天的时候,大家都还算神,等到午的时候,大分的人都蔫了。

    “完了,这才半天呢,我的腰都已经开始疼了。”

    “幸好家里人提醒,这次过来带了两双劳保手,不然手都要起泡。”

    “咱们女同志都还算好,那群男同志才辛苦呢。村里就两,他们还得拉犁。”

    “算了,老老实实吧,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一晃就过了。”

    偷懒这事,是不可能存在的,本来乡就是为了锻炼大家,谁要是这时候偷懒,那就是现成的靶

    好歹一个个的都是小领导,不至于这理都想不明白。

    等适应了两天,习惯之后,大家也不叹气了,收工了,还能凑在一起,讨论农的改良方案。

    “村里用的这个犁,耕田的度只有15厘米,也比较耗费人力……我记得我在哪个杂志上看到的新犁,耕田度有20多厘米,而且耕田的速度也更快,八成是还没推广过来。”

    “到时候把图纸画来,咱们来试验一呢。我们肯定是用不上新犁了,只能造福村里的人了。”

    “这谁说得准。万一明年咱们还来呢。”

    来村里的许多人都是技术,说起这些来,一个个的激满满。

    姚雪薇自然也是参与讨论的一员,但她们女同志不用犁地,倒是后面会播取男同志们的经验,早开始研究播的小工,速度快的话,她们自己还能用上。

    这攻关小组,原本也是她们临时组建的,收工之后疲力尽,一个个最多只能五分力。

    结果没想到这事儿被村里人知后,老乡们对这事抱有极大的

    “听说你们想改新犁?得怎么样了?有什么事叫我一声就成,我力气大,什么活都能……”

    “村给你们分的那几块地,你们犁完了吗?不用急的,等我们把其他地方收拾好,就过来帮你们……你们专心研究就行。”

    “还是你们文化人有办法,这才来几天啊,就整这么大一件事……”

    制造厂的人:“不是不是,没有没有。是别人改的,咱们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