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配也有金手指(快穿) - 分卷阅读7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咕咚咕咚一碗姜汤,大队抹了抹嘴,跟沅昭说好明天再带人过来盘炕。

    在大队走之前,一个男知青声问:“大队,这阵队上没有农活,我想请假回乡探望探望家里人,您看什么时候能成?”

    大队半晌:“要回城就得趁这两天了,往后雪一天比一天大,从北省去别的火车说不定都得停。你要着急,现在就跟我去大队开介绍信。我记得你有两年没回过城了,这回脆就等年后再来吧。”

    “谢谢大队!”男知青激动

    跟他一样要请假回乡的还有几个知青,见此都跟着大队去开介绍信。

    厨房顿时空了大半。

    早早被吵醒的大娃和二妮乖巧地坐在饭桌上,拿着铅笔在纸上写写画画。

    丁少林姜汤,咂摸几,突然声:“陈同志,这里面除了生姜还放别的东西了吗?我怎么喝着有些甜味?”

    唐红梅在一旁赞同,“我喝着也有甜味,妹你别是给咱加了红糖吧?”

    “没加红糖,加了些山上采的草药。”沅昭正在面,她打算晚上吃汤面。

    “药?”丁少林又了一姜汤,“陈同志你还会治病?”

    “不会。”沅昭摇,“但偶尔冒发烧,吃了我的药都能好。”

    丁少林睁大睛,“那不就是会治病?”卫生所的大夫也就这平了,甚至还比不上这平呢?

    “果然,手在民间。”丁少林咕咚咕咚喝完姜汤,看到锅里还剩不少,便问沅昭:“陈同志,我能再来一碗吗?”

    沅昭:“……你喝。”没见过喝药喝上瘾的。

    作者有话说:

    1更

    第59章

    一锅姜汤被知青们喝得一二净, 乎的姜汤肚,所有人都了层薄汗。

    当天夜里,女知青这边睡在火炕上, 一层层的汗往外冒;男知青那边挤在一起取, 原本还觉得手脚冰冷,可等睡过去后, 梦里面却觉自己像是在火炉

    第二天醒过来,所有人都觉得脑异常清醒,完全没有昨天昏沉的觉。

    丁少林摸了摸有些黏腻的脑门,:“看来陈同志还是一位相当谦虚的同志,姜汤药效竟然这么好, 我还以为这次怎么也要冒上十几天才算。”

    秦暮归以为然, 在一旁默默

    沅昭那屋, 大娃睡觉的地方被一布帘隔开单独形成一个小空间,两边互不打扰。

    一大早唐红梅睁开, 正好看到大娃掀开布帘来, 她小声问了一句:“大娃, 要叫你娘起来吗?”

    听见声音大娃看过来, 摇摇轻声回:“我娘不吃早饭,不用叫她。”

    没错,即便现在沅昭的份是两个孩的娘, 但在有些事上她死活不到以作则。

    譬如像现在猫冬的时候不吃早饭、一觉睡到正午才磨蹭着起来。

    好在大娃和二妮没有沾染上她的这两个坏习惯。

    唐红梅翻炕, “你要吃啥, 唐姨去给你。”

    两人悄悄开门转了隔厨房,大娃起袖对唐红梅说:“我娘在灶上了红薯和, 直接拿来吃就行。”

    厨房的灶和隔卧室的火炕相连, 两边都是烧一宿, 所以沅昭就利用这,不仅晚上回屋前在灶上温一壶,还将红薯和放在旁边着。每当她不想早起的时候,这就是大娃和二妮的早餐。

    唐红梅过去瞅了瞅,确实有温熟了的红薯和,“你先吃这个,唐姨还要个面片汤,到时候你也喝一碗。”

    陆陆续续男女知青都从被窝里爬来钻到厨房,就着唐红梅蒸的红薯填饱肚,再来一碗乎的面片汤,整个到脚都和起来,满足得不得了。

    将将吃过早饭的时候,大队带着人过来给另一个屋盘炕,他厨房瞅了瞅没看到沅昭,就跟唐红梅说:“今天盘女知青屋里的炕,男知青屋里的炕今天烧一天,午看况应该能搬去。”

    “辛苦大队了。”锅里还剩儿面片汤,唐红梅又添了些酸菜,加上烧开,端到那盘炕的社员们手里,“大家快来喝一碗乎的酸菜汤!”

    其他知青也帮不上忙,就在社员喝过酸菜汤后把碗拿到一起去后院洗涮。

    半上午的时候太来,昨个去大队开了介绍信的知青们打算去一趟县城,买回乡的车票,再买上些本地的特产带回家。

    来沅昭家里借住的知青共有十一个,其五个女知青六个男知青,预计回乡的有两个女知青和三个男知青。

    当天买完票回来,五个计划回乡的知青就开始收拾东西,第二天大队车将他们送去县城。

    走之前,几个知青还向沅昭买了几包祛寒的药包,说是买其实是换。他们用一斤小米换了五包,到了火车上不用煮开可以直接用泡。

    家里自打来了知青,大娃和二妮学习的问题就再不用沅昭心,这几个知青的学历都是毕业,教些简单的算术认字本不在话

    沅昭也跟着蹭了几节课,然后成功收获了几位知青老师的震惊与赞

    张红梅:“沅昭妹,你这记不去念书可惜了。”

    丁少林:“我现在才知,原来书上说的过目不忘的天才是真的。”

    秦暮归:“我这里有几本书,你可以试着自学。”

    于是沅昭便收获了几本来自秦知青的散文诗集。

    沅昭:实话说,这诗集真的会有人当闲暇时的兴趣好钻研吗?

    像她就比较务实,没写到课本上的诗都不关心。

    但不怎么说,这都是秦知青的一片好心,沅昭没好意思拒绝。

    **

    回乡的知青们离开没几天,韩丽丽上了门。看往后大雪一天大过一天,说不定过年那几天乡的路都被堵得严严实实走不了人,她便赶回了趟娘家。

    “我娘炸的南瓜饼和蒸的大包给你带过来了。”韩丽丽推门来,屋里这会儿只有沅昭,她来看到沅昭正捧着一本书小声絮叨,一边将东西放在桌上一边好奇地凑过去,“这是啥?你啥时候认字了?”

    沅昭从诗集里面抬起来,“前几天和知青们学的。”

    韩丽丽看了两没兴趣,转而和沅昭说起别的,“给你带了六个,够你和大娃二妮吃两顿了。”

    “那些知青咋样?好相不?”韩丽丽问。

    “还行吧。”沅昭,“都是周婶挑的,有几个前几天回乡探亲,还没咋相过。”

    韩丽丽往外瞅了一,“大娃和二妮在跟着知青们认字?”

    “嗯。对了,要不你也把小山小送过来,给知青们十来个,让他们也一块教。”说到这个沅昭意识坐直,“明年大娃和小山都到了岁数,你看咱要不要把他们送去学校念书?”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