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短命皇帝后 - 分卷阅读16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南诏已平,大周无后顾之忧,专心经略北方。

    西秦要的唯有断尾求生。

    “送国书,西秦愿向大周称臣,年贡良驹千匹。”唐清当机立断。

    属惊骇,“大人!”

    西秦地西北,河西多良驹,天闻名。

    饶是北燕同样以骑兵名,战却比不得西秦。

    西秦自傲于此,当初北燕以商路威利诱都未曾向外售过战

    “大周是我西秦劲敌,送其良驹,无异于自寻死路。”属悲怆

    “是啊大人,不如向北燕求和。”

    “西秦北燕亡齿寒,北燕太后该知这个理。”

    属七嘴八地商讨着,唐清却没有这么乐观。

    “北燕不会袖手旁观,但会狮大开。”唐清冷笑

    反正都是要有求于人,他为何不求更厉害的大周。

    大周有了良驹,战斗力将更

    烈火烹油之,唐清不相信萧太后就能睡得安稳。

    唐清冷声,“必须要让北燕与我西秦站在一起。”

    就是形势所迫也无碍。

    弱国有弱国之

    附于大周,合纵连横,西秦尚有翻盘的机会。

    要是附于北燕,西秦说不得就被吞并了。

    毕竟百年前,戎狄还是一家。

    “君报仇,十年不晚。”唐清心告诉自己。

    何况前期雄才大略,后期昏庸自大的皇帝也不少。

    勾践卧薪尝胆越灭吴,他有耐心。

    得知西秦送来国书,韦瑞神复杂。

    一提到西秦丞相唐清,韦瑞就不由得想起青乌城。

    这场令人心惊的战役。

    要不是邱挽卿在最后关赶到,力挽狂澜,青乌城就要失守,大周占优势的战局很可能逆转。

    提前三年筹划暗过关山,明修栈,暗度陈仓。

    这位大名鼎鼎的西秦丞相显然是学过兵法的,不同常人,恨不得有八百个心

    有这么一个敌人,真的是难缠的很。

    叶敛敲敲桌案,意味不明,“唐清倒是能屈能伸。”

    “告诉西秦使臣,朕答应了。”

    叶敛看向朝堂的朝臣,有些遗憾。

    他大周怎么就没有唐清这狡诈如狐的人

    钟离微虽然好,却是太过正直,是宰辅之臣,是政治家。

    唐清则更像能吏,用好了是一把利刃,锐气所向披靡。

    夜突然现,“没关系,宿主大不了把唐清招安了,还有北燕的萧钰。”

    叶敛已经是习惯了系统的突然风,此刻却严肃起来,“不是要你留在汴梁?”

    “放心吧,看着呢。”夜拉声音,一不意外宿主的重轻友,“宿主就不想知钟离熙在什么?”

    没等叶敛开夜就酸溜溜地秃噜来。

    “宿主真是人格魅力大,你的皇后正想着为你篡改史书呢!”

    第100章 史书

    “好好说话。”叶敛皱眉。

    什么叫篡改史书。

    夜撇撇嘴,“得了便宜还卖乖。”

    就宿主这狗脾气,后世被人误会也是活该。

    亏得那么多人替宿主心。

    叶敛从夜一半吐槽一半事实的话,分析来了事的原委。

    原来由于迁都突然,朝廷跟着叶敛来大都的多是实权门和朝廷大员,比如宰相府、枢密院、六等的官。

    汴梁百万民众,小官小吏数不胜数,这些人好多都留在了汴梁。

    陈国公既有国公的爵位,又是有枢密使的实权,理说弟都该北上。

    但陈国公见皇后太后都留在汴梁,加之老妻不好,便想着先到大都安顿,等安稳再唤老妻北上。

    陈国公世已经朝堂,接家里的人脉,自然要跟着朝廷。

    恰好二李典在翰林院当差,翰林院清贵,能随意阅览廷藏书,正适合李典的

    于是李典便主动留在汴梁,照顾汴梁的老幼妇孺。

    这不就被皇后慧识珠。

    单凭夜的话或许还不够全面,叶敛又让暗卫找来了李典的消息。

    叶敛很讶异,“陈国公家里竟然了个正经文人。”

    可不是正经文人,李典是自修史书的能人。

    陈国公府闭门闭了多少年,李典就安心在家修了多少年的史书。

    “李典觉得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因撮取其要,撰纪传史。”叶敛念

    李典所编写的史书以时间为“纲”,以事件为“目”,纲举则目张,时索则事叙,显然是对以往官方纪传史书的突破。

    十几年如一日,埋首史料,为警示后人。

    对这人,叶敛也是佩服的

    叶敛不禁赞叹钟离熙的准。

    灭其国,先灭其史。

    史书的重要可见一般。

    君不见上一位修史的司迁,一本《史记》传千古。

    叶敛不擅诗文,却也读得懂史书好坏,李典的《通史》上承秋,到前朝,叙事详尽,征引史料相互印证,用词典雅,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史家绝笔。

    不说如先贤司迁,李典也绝对能在史学界有一席之地。

    除非他真的背,上百卷的史书全失传,湮灭在历史

    钟离熙想要的便是请李典记载本朝史。

    当然最关键的就是叶敛继位后的史书。

    李典是翰林院的侍讲学士,修本朝史书也是分之事。

    于是叶敛就觉得夜的话欠揍了,“皇后怎么就篡改历史了。”

    李典这么个修史的人才,修著本朝史书,该是恰如其份才对。

    讲经、修复古籍等都可以其他人来,唯有修史,不是寻常文人能的。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