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第四卷) - 【大明天xia】(360-36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019年12月1日

    第三百六十章·整饬吏治

    “总制三边都御史杨一清称病请辞。兵议三边总制并非常设,拟不再派员接任。”

    刘瑾倚在黑漆嵌螺钿鸟罗汉床上闭目养神,耳听着丁寿一本本地念着通政司呈送来的各奏疏。

    “陕西三边地广人稀,若无大员总理,鞑犯边之时,恐各地边将逡巡不前,畏敌避战,”刘瑾眉间的皱纹,“仿成化王越故事,三边总制一职不可或缺,巡抚陕西右副都御使才宽阔达不羁,遇事裁决无滞,可总制延绥、宁夏、甘肃三边军务。”

    丁寿提笔作批,少顷拿起另外一本奏疏,打开念:“甘肃巡抚右副都御使曹元上奏:分守官张昭奉皇命遣军士捕捉虎豹,臣窃以军士境搜捕,恐启边衅,上疏请止。”

    刘瑾哂笑,“为边臣,不思整军备武,只恪守边界,固步自封,鼠目寸光。”

    丁寿笑:“依公公看这奏疏是留不发还是驳回申饬?”

    “他所说不无理,也算谋国之举,申饬就不必了,既然不愿,便让他去陕西巡抚吧。”刘瑾

    丁寿应了一声,又:“另外吏奏报,自闰正月奉旨查减,截止三月,查各衙门原额之外,非要地剧务而添置者,有数百人之多,请旨如何置。”

    刘瑾不屑冷笑,“陛即位之初,阁借先帝遗诏之名裁撤监与锦衣卫上万人,各冗员却视而不见,裁了几个地方税课局便是差了,真是好算盘。”

    “这些陋习他们都视为泛常了,便是负图这般有君之名的,也不乏任用亲眷之举,只在吏便增设六个主事的空缺,也难怪落把柄给人。”丁寿都不用动用锦衣卫,何天衢弹劾文升的黑材料里就有一条‘徇私欺罔’。

    “天岂有这等便宜事,这几百人全开革,一个不留。”刘瑾拿过奏疏翻看了几,丢在一边

    “这……公公,并非小多事,这数百官员有兵备、粮、捕盗、利各职司,一次革除若引得地方混,殊为不妙。”丁寿犹豫一番,还是觉得该劝老太监不要意气用事。

    “地方百姓,无异于往时,钱粮军需,无加于旧额,为何各类职官比旧时加倍?”

    刘瑾将奏疏甩给丁寿,“你自己看看,地方上既有察司屯佥事兼抚民,又有布政使司用参政抚民,布政使司执掌钱粮,分守官自合督,今添官督粮,分守官又何事?察司执掌刑名,分巡官自合问刑,今添官理刑,分巡官又何事?官职之冗散,不言可知,留之何用!”

    “跟了咱家这么时间了,这光魄力也没有,还能成什么大事!”刘瑾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语气。

    被了一脸唾沫星的丁寿讨个没趣,“公公说的是,小这便批注。”

    “慢着,各衙门添设及兵备等官可革,提学事关文教,虽为添置可以留存;另国朝旧制,各省立三司分辖民生、刑名、军务,巡抚官本为权宜之设,天顺年间亦曾革罢,此等文官留置无益,谕令召回各地巡抚都御史。”

    “公公,这个方才还……”丁寿提笔犯难,革除天巡抚?咱方才任命那几个还没到任就岗了?

    “九边总领戎机,漕运关系大计,皆不在革除之列,只罢腹里各省。”刘瑾随后又

    还好这老太监知轻重,丁寿松了气,提笔一一标记。

    “再加一条,京官养病三年不赴者,革职为民。”刘瑾笑意森然,“大明的俸禄,不养白吃饭的。”

    丁大人正在刘老太监的鞭策奋笔疾书,又一位司礼太监火急火燎地赶了过来。

    “刘公公,阁这帮巾越来也不像话了。”

    魏彬扯着公鸭嗓了屋,仰了一碗凉茶,一坐在椅上呼哧呼哧地开始气。

    刘瑾看他的样微微皱眉,淡然:“又怎么了?”

    “别提了。”这位司礼监秉笔太监一扭,恰看见正盘坐在炕桌前批红的丁寿,睛瞬间就红了,指着丁寿的手指直哆嗦,“你……”

    你瞪着我什么,二爷家里妾的,要不是老太监着,谁愿意过来你们这些国家大事,同样心的丁寿反目瞪视,毫不示弱。

    丁寿哪里晓得魏彬心的苦楚,刘瑾大权在握,外奏疏都带回宅批阅参决,再由阁焦芳,李东审阅颁发,里面没他们秉笔太监的事了,整日里闲得这几位没的爷们都开始疼了。

    没了实权总得落实惠吧,里没了好歹面上总要过得去吧,今儿倒好,面丢个净,魏彬越想越是委屈,扭对着刘瑾嚎:“公公,您得给我们几个主啊!”

    听魏彬倒了一肚的苦,丁寿才晓得是怎么回事,这还真不是魏彬几个没事找事,他们去阁倒真是为了公

    大明弘治十六年,阁三公上奏拟将历代史书,摘其尤切治者,贯穿成编,以便御览,拟定了杨廷和等十九名礼、翰林院、詹事府、太常寺、左右坊等衙门官员担任纂修官,同时调集大量文臣为誊录,可谓声势浩大。

    经历了正德元年的那场折腾,刘健、谢迁回家抱娃了,李东顺势接任总裁官,焦芳位居其后,不过焦老大人对这事不太上心,他更在意自己总裁的,被压制了这么多年,笔杆好不容易握在手里了,焦阁老想以笔刀,报复的人多着呢。

    总之一番波折,这全书九十二卷,记事起自伏羲,终于元末的,终于在正德二年告成了,随即府刊刻,这期间却了岔

    负责督刊的太监们对时发现其有纸张装潢颠倒,便上报了司礼监,魏彬也是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专门跑了趟阁,毕竟书是你们编的,怎么更定顺序也该由你们来,可巧,这一日李东不在阁当值,焦芳认为自己不是总裁,问责也不到他,王鏊更是看见官便不顺,这二位言语间便有些怠慢,这可让魏公公那柔弱的小心灵受了莫大的创伤。

    明人有俗语称:三个儿,不要惹他。所谓三个儿,分是闺女儿,秀才儿,还有便是太监儿。

    不提伤悲秋的闺女和酸直冒的秀才,单只太监儿便不可捉摸,戏台上看到悲经常恸哭失声,多泪常颦,平日里又喜怒无常,任意闹事,但若和你看对了,常常又是‘也可割与人’。

    这类人残缺,又最在意别人光,阁的二位阁老一时礼数不周,旁人或许没觉得是甚大事,对魏彬来说简直和踩了尾一样,急匆匆地就跑过来向刘瑾告黑状。

    “只这一错漏?”听完魏彬的小报告,刘瑾微抬,轻声问

    “何止!”魏彬咋呼,“书字划淡不均及差讹等足有百余,本想着不与这般大巾们斤斤计较,可他们也太不把万岁爷的编书旨意当回事啦!”

    说句实在话,大明朝的这帮文官们倒也不是在编书时憋着坏成心想犯错,只不过历来他们习惯地不太把老朱家的事当回事而已。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3】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