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宋皇太子日常 - 分卷阅读25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就说说,你不要跟胖胖说,我可不想给他增加压力。”

    曹许,随后又说:“殿,如果你去考科举,说不定能考六元。”

    “我?”赵旸惊了,随即摇摇说,“我可比不上胖胖。”在读书这方面,他真的比不上王胖胖。不过,王胖胖却不这么认为。

    “我觉得你行。”对赵旸,曹许一向自信。

    赵旸摇摇,没有再说这个话题,说起赵宗实的事来。

    两年前,赵宗实成亲了,娶的是他郡王妃母族的一个姑娘。

    赵宗实本来还想求娶滔滔,但是宋仁宗和曹皇后都不愿意他娶滔滔,他只好放弃。

    说来也奇怪,除了求娶滔滔一事,赵宗实这几年非常老实,没有过任何一件特殊的事,但是赵旸对他还是不太放心。

    第123章

    县试第一场考试, 也就是正场的成绩会在第二日午公布。

    在成绩公布之前,很多学一早就去官学门等。他们明知成绩要在午公布,但是他们心里着急又担心,等不到午去官学。好像早早去官学门等着, 就能考一样。

    王胖胖没有去官学门等成绩, 而是悠闲地待在家里看书, 为接来的府试准备。

    用了午膳, 王夫人见王胖胖还不去官学等成绩, 忍不住:“雱儿, 你怎么还不去官学?”她早上去买菜的时候, 就见不少学等在官学门

    “有什么好去的。”王胖胖正在和妹妹棋,“这个时候成绩又没有公布。”

    “你就一都不急?”王夫人见儿这幅轻松悠闲地模样,心觉得有些奇怪,“你就不想去看看?”

    “娘,我肯定能考过,看不看无所谓。”

    “这么有自信?”王夫人觉得儿未免太过自信了, 认为不是什么好事。“你要是没考,怎么办?”

    王胖胖听到他娘这句话,犹如听到什么天方夜谭一样。

    “娘,我在你里是个蠢人吗?”

    王夫人微微愣了,随即摇摇说:“这倒不是。”

    “那你为什么会认为我考不县试?”王胖胖一脸难以置信地对他娘说, “我如果连县试都考,我这些年的书白读了。”

    “我的意思是要是万一呢?”

    王胖胖斩钉截铁地说:“没有万一,我一定能考过县试。”

    王夫人:“……”父俩都一个德行。

    “所以不用去看。”王胖胖说完,继续陪妹妹棋。

    王夫人颇为无奈地说:“ 你好歹去看看, 看看你考第几。”儿太过自信, 也不知是好事, 还是坏事。

    “考了就行了,没必要去看考第几。”在县试上考第几,对王胖胖来说没有任何意义。除了殿试要考状元,或者榜,又或者探,其他的科举考试考第几都不重要。“不过,我还得去一趟官学。等成绩公布后,我再过去。”

    王夫人闻言,有些惊讶地说:“你不是不想去看成绩么,你还去官学什么?”

    “去报名直接参加接来的府试,就不参加县试剩的三场考试。”不继续考县试剩来的三场考试,要提前说一声的。如果继续考接来的县试,也得报名。“等人少了,我再过去。”他没去官学门,就知官学门已经挤满了人。

    “那也行。”王夫人见儿还是会去官学门,就没有再多说什么。

    这边,王胖胖虽然不知自己考了第几,但是他是有绝对信心考过县试。那边,里的赵旸已经知了王胖胖的县试成绩。

    “殿,要不要通知胖胖?”曹许问

    “不用特意通知他,他应该知自己考了。”如果王胖胖胖连考县试的信心都没有,那他这些年的书真的白读了。

    “那他应该不知自己考第几吧?”

    “对他来说考了就行了,至于考第几并不在乎。”赵旸还真是了解王胖胖,“他只想在殿试上考过他爹爹,县试和乡试什么的考第几并不在意。”

    “那我就不去告诉他了。”曹许本想去通知王胖胖他的县试成绩,现在听赵旸这么一说,觉得没有必要了。

    “就算你去告诉了他,他也不会太惊喜。”

    还真的被赵旸说了。

    县试成绩是在午未时末公布。

    未时末,衙役们准时地在官学门张贴皇榜。

    这次汴京城的县试录取人数是五百人。

    别看五百人多,但是接来的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的录取人多会在这五百个人里录取。

    今年科举考试的总录取人数,被控制在一百五十个人。这只是汴京城的录取人数。其他地方的录取人数不能超过一百五十个人,只能比汴京城少。

    江南是科举考试考人数最多的地方,但是这几年严格控制江南的录取人数,这就导致江南学们的竞争非常激烈。

    北方是科举考试比较差的地方。哪怕朝廷放宽,北方录取的人数也不多。北方参加科举考试的学没有江南多,还有北方比较穷,能读得起书的学也比江南少,只有江南人数的一半。

    之前,苏辙申请去北方任职,赵旸就给了他一个任务,让他鼓励北方人读书,参加科举。

    苏辙调去北方的第一年,赵旸就派太书局的人去北方开设了一间太学堂。

    在苏辙的鼓舞,北方太学堂的学们越来越多。虽然只能在太学堂读几年书,但是对北方学们读书参加科举考试是一个很好的激励。

    这三年来,北方读书识字的孩变得越来越多。他们读了书后,知了读书的好,就愿意参加科举考试。

    当然只是愿意还不行,还得搞一些优惠政策。

    赵旸之前取消了不少优待读书人的政策,但是在北方并没有完全取消。

    北方真的太穷了,又经常被西夏和辽国扰。如果不保留一些优待政策,北方人是不愿意去读书的。

    苏辙调去北方任职,除了扩大读书人数,还有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发展北方的经济。

    这三年来,在苏辙的治理,北方发展地还不错。不过,不彻底解决西夏和辽国,北方的经济永远发展不起来。

    这时,元松走了来,恭敬地说:“殿,张福求见。”

    赵旸一听这话,忙说:“让他来。”

    没过一会儿,元松就带着一个二十多岁,相清秀,材清瘦的侍走了来。

    “见过殿。”

    “起来吧。”赵旸温声问张福,“都准备好了?”

    “回殿的话,一切都准备好了,就等殿一声令。”

    赵旸看向元松,吩咐:“元松,你去一趟司天监,让他们在个月最好的日。”

    “是,殿。”元松说完,退了去。

    赵旸又问:“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