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有福 - 分卷阅读16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个年人上前一步,说得略有些迟疑:“李老回来后,好像有什么事,派了不少人去。”

    老者脸微变,而后笑了。

    “看来李老也觉得是了。”

    第106章

    家主说话,旁人自然不敢置喙。

    尤其这还跟屯里一段不能提的旧事有关,其他人就更不敢嘴了。

    老者挥退众人。

    一行人退去后,其一个大的年轻人,对他边的年人:“爹,家主明知李老派人什么了,为何什么也不说?”

    “说什么?李家和我们不一样,那是王家的家将,李老更是跟过老家主的老人。”

    说这话时,年人带着几分嘲讽的意味。

    “李老说话,家主都不好当面驳斥,又能说什么?不过李老此举并不明智就是,明知家主一直忌惮他,还行事无忌,就算觉得自己活够了,也不为小辈想想?”

    “可不是。”

    “李老真是不明智。”

    一旁几个年人俱是纷纷说

    “李老一直觉得那位还活着,听我爹说,早年家主对李老此举,非但不制止,反而多有鼓励。可近些年,家主的年纪一年比一年大,渐渐就……”

    ‘就’之后这话没有说,但几人对视一,都明白意思。

    人年轻时,为了装宽容大度,总要几分模样,毕竟那时太年轻压不住老人。可如今在那个位置上坐久了,久到把许多老人都熬死了,自然多了一份霸

    家主嘴里不说,堡里谁人不知家主对李老颇有怨言,只是还没到撕破脸的地步,一直隐忍罢了。

    “爹,难李老还真想找到那个人?找到又有何用,都成老了,再说当年李老不也是反对那位,又何必得这副模样?”

    年人挑了挑眉:“你既知是这副模样,那就是一副模样罢了。后悔又能如何,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

    如今所有人都盯着官署的动静,都想知来安抚使还有什么动作,卫傅也并未辜负众人期望。

    先是张贴了关于苏利罪状的告示,在谋害朝廷命官这一项上,阿尔丹氏因提供了数目不少的粮,被牵扯其

    不过安抚使说了,一人之责不用追究全族。

    安抚使都这么说了,接来该如何,阿尔丹氏族的人自然明了。

    原族顷刻被夺了族之位,改为族里重新推选一位新的族来。

    阿尔丹氏要保存全族,不想为一人之私和朝廷起冲突,同时也是族里少不了有一直盯着族之位的人,如今抓住机会,自然不会放过。

    可他们并不知,阿尔丹这一番变动,让其他屯庄暗生了无数波澜。

    且不说这位安抚使的手腕不可谓不,也不过短短两个月,便先后扳倒了苏利及一众匪势力,同时还致使一个大屯庄换了族

    各大族、姓确实势力固,但也没想象那么固,因为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争斗。

    他们乃至他们这一支,在这个位置坐了太久太久了,久到让人们以为族的威严必然不可冒犯,以为这个位置天生就该属于他们。

    即使有那么几个人有异心,却苦于没有机会,如今阿尔丹氏的老族,算是给人开了个先例。

    让许多人发现,原来这样也可以。

    就在许多人因黑城势力变动,而心思各异之际,一对父敲响了官署的后门。

    “请问,王生在不在?”

    .

    福儿一直以为爷就叫王大来着,没想到竟还有个名儿。

    见爷面把人领回了院,她忙跟了上去。

    卫傅拦都没拦住,让她抱着大郎跟去了。

    跟去后,她也不生怯,就待在老爷边,膝上坐着一个同样白大的娃娃。

    两人睁着同样圆睛看人,倒把一见到老爷就老泪横的李德义的泪,给回去了。

    “这位是?”

    “她是我孙女,叫福儿。”

    “原来竟是孙小。”李德义老泪

    “行了,别叫什么孙小,咱现在就是普通人家,她也当不起这称呼。”

    一听这话,李德义又开始老泪横

    “少将军,你是不是还在怨我?若是当年我……少将军也不会吃这么多的苦……”

    “什么将军不将军的,都过去多少年的事了。”老爷浑不在意

    但李德义没法不在意,他至今记得当年那些事

    山河突变,战火四起。少将军没生在好时候,那时随着辽东铁骑的逐渐没落,王家声望也不如以往。

    其实王家不是不能一改颓势,燕人的大汗不止一次派人来招揽当时王家的老家主,也就是王生的祖父,但俱被老家主拒了。

    可当时朝廷自顾不暇,断饷缺粮是常有的事,他们本就是在勉力支撑。关键这时也不知谁向皇上了谗言,竟说王家有通敌之嫌,于是铁骑的磨难就来了。

    三天两换监军,监军不是太监,就是不懂打仗的文官。

    监军不懂却胡指挥,听命就是送命,不听命就是抗命,有次甚至发生过故意派他们去送死,就为了监军可以趁率先逃跑。

    几次来,曾经赫赫有名的辽东铁骑就被打残了,只剩了为数不多的残,老家主也受了伤。

    少将军就是那时在人前显的。

    老家主常年领军在外,英雄一世,无奈两个儿于妇人之手,非但没遗传到老家主的勇武,反而过于文弱。

    仅有次孙从小胆识过人,被老家主带在边,常年军营,十几岁就能上杀敌,才被李德义这些家将们称为少将军。

    当时前朝已是大厦将倾,国都都被占了,只剩了一撮人逃到了南方建立了小朝廷。王家所领的辽东铁骑分崩离析,只剩了少将军带着剩余残,仗着对地形熟悉,以及西侧就是大草原,和燕人在两地穿梭打起了游击战。

    就这样,又整整持了一年,直到南边的小朝廷也被灭了。

    这时,王家也到极限之境。

    没有后续补给,又不愿掠夺百姓,只能和燕人军队抢补给,将士们不知为何持,更不知未来在何方,再加上都有家眷,都知燕人腾手肯定会报复他们这些人。

    他们倒无所谓,反正就是残躯一副,可家人怎么办?

    几番商榷之,也是实在无路可走,王家带着王家族亲、王家的家将,以及残存旧,退到了极北的黑江。

    当时的说法是,暂时休养生息,留待来日东山再起,扫清鞑虏。

    可所有人都知,他们累了,他们为这个朝廷贡献了应有的一切,只剩一副残躯,如今只为了保存嗣后裔。

    只有两个人把这句话当成了真,一个是老家主,一个是少将军。

    老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