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之一剧透 - 分卷阅读119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络此刻正是鞠躬的姿态,温晏然便将奏折轻轻放在了他的脑袋上。

    “是运河那边递上来的折,你自己瞧瞧。”

    张络双手捧过,然后小心翻开——从去年运河开建以来,差不多已有十个月的功夫,工程上的官吏往京城送来奏报,说是一切顺利,在皇帝今年的千秋之前,从雍州到陀清河便可以告一段落,只是负责修建运河的人大多乃是东地那边官隶,这些人据罪名不同,服劳役的时间也有短之份,一些犯事不严重的人,到昭明四年也就能够开释,需得提前安排。

    温晏然不不慢:“他们问要不要把人迁回原籍,其实人都到了南地,很不必如此大费周章,索就近安置。

    “等这段河修完后,也不用他们继续在运河那边把剩的劳役服完。朕之后会旨,派人替他们安家,最好赶在耕前安置来,所有成丁都授予官田,只需耕,不许买卖,并照田亩多少收税。”看着张络,“等阿仪回来,你便去这件事。”

    安置百姓自然算是一件德政,天让张络去负责此事,自然是帮他刷刷名望,挽救不断落的碑。

    张络跪:“多谢陛,微臣必定全力以赴,不负陛恩德。”

    他一面谢恩,一面暗自反省——凭天的威信,还时常会动动手,帮大臣们善后,给人安排一个退步的余地,自己却越来越少关怀吏,也难怪他们不听使唤。

    温晏然其实听闻了官们的名声不好,这也让她更定了对评论区的信赖,考虑到日后还要劳烦池仪张络等人祸朝纲,不能让他们提前折戟在成阶段,所以为了避免两人引太多的仇恨值,得先把他们从单纯的玩权术往敦本务实的方向拉一拉,积攒声望。

    第148章

    天今日没召大臣觐见,用膳时全程安安静静,颇有些不知味的样,显然是在思考朝廷大事。

    侍们猜得不错,温晏然确实是在想工作,随着她朝政技能的熟练,批奏折的速度其实得到了稳步提升,但坏消息是奏折数量也在不断上涨,许多不太重要的奏报都得拖些日

    她之前给萧西驰写过信,让对方尽可能对洛南严苛一些,后者用心地贯彻了皇帝的旨意,安排洛南当地居民柘,其早熟的品八个月便可收获,边上的冲郡也很给面地安排来,打算用稻米以及布帛跟对方换,大约过些日就能把东西运至京城。

    今年夏季温度比往年,粮产量降低了一些,但相对耐旱的棉倒是没受太大影响,等到七月便可全面收获,皇家御苑甚至已经收了一批,准备给天织造新布。

    受到温晏然个人偏好的影响,建州一带,以及南方那边,作结构都发生了一定变化。

    在主上,比起黍米,天更喜稻米,在衣料上,比起绸缎,她又更喜棉布。

    ……消息灵通的大臣们忖度着,一时间也很难判断皇帝到底是否过于奢靡。

    其实王齐师曾给温晏然提过意见,所谓上有所好,必甚焉,少府人为了讨好皇帝,在官田大面积植棉,一些豪富之家也受此影响,开始棉,如此一来,或许会对平民造成影响。

    毕竟棉对皇帝而言不算什么,其价格还要贱于西锦等级织造品,但对平民而言,绝对属于罕见的贵,若是棉的数量太多,就会挤占葛麻的空间,导致普通百姓买不到蔽的衣料。

    ——温晏然依稀记得,历史上棉推广开来确实是很久之后的事,虽然大周这边是异世界,但应该也存在相似的社会规律。

    王齐师在评论区的名号乃是“忠孝双全”,如此人向她谏言,温晏然自然是充分听取,然后反向冲刺,还特地给侯锁谕,让他们多心思研究棉布。

    昭明三年六月末,第一批采摘来的棉已经送建平。

    温晏然依旧待在桂这边,闲时去景苑里炼一炼丹,她让小官给少府带了话:“上次的棉布织得很好,再给朕两条蓬松些的棉被,备着冬天使用。”

    少府有东西织署,负责皇家衣理,天谕顺利传达给了他们,也促使这些人产生了新的思考,比如该如何纺织,才能让棉布变得更加细腻柔,比如怎么样挑选棉类型,才能使布匹的柔韧,再比如说——

    所谓蓬松的“棉被”,指的到底是何

    时人当然会使用被,至于温晏然,她所用的冬被,被面乃是光的丝帛所制,里面多用貂狐狸填充,若是平民之家,填充则多用稻草,碎步,葛麻,禽类的羽乃至于芦絮等等。

    ——惯思维带来的影响极其远,在温晏然心里,不是丝帛还是草,都是比棉昂贵的多的东西,她意识以为棉被是因为过于便宜,才没在自己周围见到过。

    等级森严,东西织署的人没法去问皇帝蓬松的棉被该什么样,只能自己用心琢磨。

    东织署令揣测:“若只是把被面换成棉的,肯定算不上蓬松。咱们既然不懂,自然只有从陛的话去想,陛只说了棉,自然是用棉絮被胎才好。”

    西织署令附议:“想要蓬松,那也有法,那些棉来后,用劲去捶打,自然也就松了。”

    *

    天忙碌,少府官吏忙碌,外朝大臣们也忙碌,尤其是王齐师等公认的清士族,他们经常给皇帝上谏,而且上谏完了后,还得留意后续况。

    ——皇帝威信,他们不敢在大事上跟天唱反调,但在一些生活细节上,依旧时不时就要逆着皇帝的意思折腾一,表示自己不曾曲承上意。

    王氏府

    仆人:“家君,这个月的邸报已经送来了。”

    王齐师:“知了,且放在此,我待会便看。”

    ——大周最厉害的工匠自然为皇家服务,但士族豪之家私里也都养有匠人,那些人各有各的本事,在朝廷研究了雕版印刷术后,民间立刻现了跟风况,如今除了朝廷官面上发的邸报外,许多邸舍那边,也会偷偷卖一些印来的私人邸报。

    城里的金吾卫自然得想法遏制城那些七八糟的风气,奈何买卖私报实在是有利可图,尤其是许多士人,希望能通过各获得更多讯息,所以本无法完全束得住。

    方才那名仆人送上的邸报里,就夹了几份曾被家君斥为言辞鄙的私报。

    等仆人走了后,王齐师才放书卷,一本正经地拿过邸报来看。

    他先翻阅的乃是私报。

    私报纸张不好,字印得也不好,文辞更是疏,只是勉将事写明白而已。

    报纸开第一行就是“城门招工,每日可赚二十钱,包饭”。

    王齐师皱了皱眉,对苦力活来说,这个价格其实算不上,唯一的好只在于包饭,理而言,修城墙应当用官隶,只是修运河的事占了一大批人力走,地动时损伤的建筑又多,才不得不额外雇佣平民。

    ——在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