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之一剧透 - 分卷阅读6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所以是“缓缓推”,名义上是谨慎行事,实则是故意留手,给西夷那边缓和的机会,毕竟光凭有着铁骑营为尖刀的前军,钟知微就可以击败王游,然而陶荆自武安归来后,也顺带来了天的最新指示——

    温晏然在锦只写了四个字,“擒故纵”。

    如今台州已经被扶何氏所控制,倘若王游被击败得过于惨烈,那正好给了扶何氏吞并王氏实力的机会,然而只要给王游留上一气,凭她的格,便不会甘心引颈就戮,一定会与扶何汸斗争到底,他们完全可以先隔岸观火,看两遍讧。

    陶驾慨:“此计已然近乎于谋,以王游的能耐,未必看不不对,然而她与扶何汸之间,早呈火不容之势,纵然有所察觉,也只能顺势而为。”

    他年轻时候也总在军,战场经验丰富,厉帝有一跟当今天相仿,便是总想把亲信派到军,这对于皇帝的人而言,本是常见行为,不过跟新帝相比,厉帝别说提供作战的可靠思路,前线将领们每次都得相当一力,来解决皇帝亲信的拖后问题,当时台州一战后,王游在得意时,甚至还公然宣称,她能屡战屡胜,虽然有自己的原因,也多亏了当时的天不断帮忙。

    第79章

    曾经的厉帝固然折磨得建平大臣苦不堪言,却在王游那边得到了好评,自从此人成为台州刺史之后,每年上表赞颂天功德时,措辞都格外真心实意,不过来混总是得还的——陶驾第二次来台州,也为西夷带来了一个崭新的皇帝。

    因为皇帝已然定擒故纵的计划,钟知微跟陶驾便不忙着立刻发动攻势,时不时还碰个面,沟通一战局的想。

    钟知微年纪轻,而且勇武过人,屡立功勋,又受皇帝信赖,原本十分容易有些骄傲之气,但她早年间因为边人血统的缘故在禁军受到打压,等被天侧时,格已经磨练得十分稳重,无论敌人如何智计百,都岿然不动。

    在此之前,扶何汸还用了任飞鸿的计策,想试着离间钟陶二将,他们以刺史王游的名义,把信件夹带过去,里面的容以赞扬钟知微对战争的贡献为主,然后又表达了一些不解——陶驾屡战屡败,钟知微一战奠定大局,结果武安那边,却把主要的功劳放在陶驾上,简直是怠慢功臣,说不定还是因为钟知微有边人血统,才会加以打压。

    钟知微看到信后,不过冷笑两声,倒了些人,想要顺着信件的来路,抓住西夷人的尾,奈何这个计划由任飞鸿亲自布置,收尾收得净,钟知微那边最终也只是抓了几个被西夷买通的小人而已。

    她到底是能在评论区留名玩梗的人,不止武力横,综合素质也同样,钟知微当然明白,建平那边的计策能如此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前军带兵之人乃是陶驾。

    陶驾心对于一雪前耻的执念之重,枢跟西夷都十分清楚,也正因为此,哪怕老成如王游,都没有怀疑过此人只是诈败,况且当时前军的普通将士并不知晓天计策如何,队伍士气一定会因为表面上的不利而降,陶驾能够在这,保持住队伍阵型,实在是一件极为难得的事

    所以平定西夷的功劳,除了天之外,陶驾当论首功,至于她自己,钟知微倒是觉得,有皇帝这样英明的主君在,又置了铁骑营随行,换了谁上都跑不了一个胜利的局面,自然不该居功。

    陶驾与钟知微相识多年,还曾经教导过对方一些兵法谋略,彼此有些香火之,在知对方的想法后,还额外提了一句:“陛此举,怕还有想要继续重用你的意思在。”

    钟知微闻言微顿,随即恍然大悟,拱手致意:“多谢老将军指。”

    她如今已经有了、北苑两次平叛之功在上,又率铁骑营击退了西夷大军,要是此战不以陶驾为首功,而以她为首功,那钟知微的权势便过于显赫了一些,反而是陶驾,其人年纪已老,且劳苦功,正好两年武将之首,然后从容退,慢慢安排年轻人接替。

    在许多老臣心,正因为天不愿意过河拆桥,所以才安排钟知微稳扎稳打地往上走,若是心生疑,反倒会行捧杀之计。

    陶驾知钟知微心里明白,也就不再多言,开始与对方讨论起西夷的战事。

    钟知微谦逊:“在初至前线,对诸般事务不甚了然,不过天既然有意行反间之计,那此事关节或者便落在黎氏跟劳氏两家人上。”

    陶驾受着对方话里对天的敬重信赖,再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旧事,一时间半是欣喜,半是怅然。

    *

    武安城

    细雨濛濛。

    这个季节,丹台两地放晴的日不多,人们只得在屋生火来烘烤被褥衣,一时间十分怀念建平的气候。

    王有殷也凑了过去,在火炉边考了会外袍,摸着差不多了,才上衣服门,看看今日有没有需要递到禁的文书。

    她袁言时的府邸,作为一位士族文官,王有殷对稳定的局势有一天然的推崇,她一开始也觉得天有些过于锋芒毕,如今也明白过来,其实皇帝御驾亲至武安并非是一件冒险的行为,相反对于整个天的局势来说,这是最为稳妥而且成功率也最法,旁人以为皇帝喜好险,其实是能力不足,看不布局的明之

    抵达丹州之后,王有殷曾听得不少人抱怨丹州的生活,如今也慢慢少了,毕竟连主君都不曾抱怨当前生活艰难,的难还害怕吃苦吗?

    ——不过王有殷虽然也算天近臣,却实在不太了解温晏然的想法,对方倒不是觉得建平好而武安差,而是觉得两边的生活条件都不怎么样……

    王有殷动作轻快地把文书整理好,然后送去后衙。

    雨落英,为此方院增添了几分遗世独立的清逸之态。

    无论外界如何,天都有一令人心神安稳的沉静之,似乎只要温晏然在这里,所有大臣便有着充足的依仗。

    王有殷注意到,自己来的时候,天正立在窗看雨。

    她以前是觉得天忧虑,借此排遣忧思,现在则知自己有所误会:陛分明是胜券在握,故而悠然自得。

    王有殷的想法能代表很多近臣们的共同心声,不过包括池仪张络在所有人的猜测其实都跟事实关系不大——作为一个穿越人士,温晏然知,在伏案读书一段时间后,需要适当远眺来防止近视。

    武安这边办事程没建平那么复杂,温晏然也不太喜繁文缛节那一,巡幸在外,官吏向来从简,王有殷看着池仪在,就将装着文书的木盒呈给对方,再由这位谒者呈给天

    木盒里装着的是前线的况,如今西夷那边军队虽然已被击溃,天却没有半丝放松之态,反而格外肃然,不传来什么报,都一定亲自垂询,事必躬亲,每日都批阅到夜间。

    王有殷佩服之余,想起此前曾听老臣酒后抱怨过两句——但凡先帝能有一分陛的风格,这世又何至于此呢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