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女观察日志 - 分卷阅读1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章 宁十一年(1)

    王师傅来的第一份样品自然要送到蓝蔚嘴边来检验是否合格,现在才三四月份,也就这厨房里才有些炎意,吃冰品虽然很难不满意,但也不宜太多,因此,蓝蔚的第一个要求是让王师傅研究一,别再整个洗脸盆大小的酥山了,就算蓝蔚自己好不会吃伤,给谢祯吃那么多就不好了。

    王师傅表示为难,这和他的认知差太远了,毕竟从唐代以来,想要筵席面,酥山的积便是越大越好的,因为蓝蔚和三火都不太严厉,越说他还越来劲,表示:“就算是唐代章怀太的酥山,也有盆景那么大,那给咱太女殿的酥山不得更加气派吗?”

    蓝蔚想想也能理解他,因为谢祯的原因和一她们的心照料,酥山估计不太能现在清宁的菜谱上,好不容易有个发挥自己拿手技艺的机会,换蓝蔚自己估计也不想错过,于是她叫王师傅如果非要搞气派,别往大了搞,真正的品艺术要更加致,让他先雕个亭台楼阁试试,等等教她。

    王师傅消停了,去研究了,蓝蔚开始炒糖。

    蓝蔚要的锅是比较小的一个,她在锅底铺了厚厚一层白糖,倒了凉开开始小火慢熬,糖慢慢溶化,蓝蔚一边握着勺搅动,一边还有闲心跟三火聊天。

    三火会厨艺,但懂得不多,更擅医药那块,看着糖浆起了泡,便问蓝蔚是不是该锅了,蓝蔚说再等等,要等变到红褐或者更加稠一些。

    但说完,蓝蔚忽然觉得不对:“锅?酥山能锅吗?”

    好嘞,知识盲区了。丝苹果的时候,苹果块要裹面粉糊炸,炸完的苹果块扔焦糖里搅一搅煮一煮,这样锅的时候就完成了丝,冰淇淋怎么炸?或者单放焦糖煮怎么能不化呢?

    针对这个问题,蓝蔚首先想到了听说过的油炸冰淇淋,但那好像要可用纸什么的,显然不是个可作的主意。然后蓝蔚开始努力回忆,自己记忆里浪漫的焦糖金丝圈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无果。

    “酥山当然不能锅了,蓝大人,你是想个什么呀?”三火一脸好奇。

    蓝蔚发现不对以后,觉得这肯定是不同的西餐手法,于是有踌躇要不要说,但实在不想功亏一篑,便描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三火想想说:“听上去倒有些像画糖人,只不过不是在平面上。”

    这么一说,蓝蔚觉得确实很像,既然不是直接炸冰淇淋,那应该就是牵丝拉来的装饰,不过她对着空盘试了几次,即使只是用小勺转着圈拉,也会理所应当地黏连塌在一起,完全不能立起来,怎么控制火候和冷却的时机也没有用。

    王师傅在一边冰雕楼阁都好了,怕化就小心搁置在了冰桶里,还没有直接淋上酪那些。他专心搞完一回,看见上司三火在与蓝大人已经整来十几盘焦糖“手镯”,终于上前:“两位大人,不如用个模?”

    王师傅从贵族甜品到民间糖人看来确实都有研究,了解甲方蓝大人的需求后,他请三火找一个净的大理石方盒,能正好装冰雕的平,消毒过后他在上面涂了层芝麻油,然后请蓝蔚用筷贴着方盒绕圈,这个思路显然很正确,试了几次后,蓝蔚就拥有了她想要的焦糖金丝圈。

    剩的便就是像王师傅学习浇酪的手艺,这和焦糖拉丝其实大同小异,都是控制火候浇铸造型罢了。一番折腾完,竟然还没到午餐饭

    蓝蔚拎着盒与三火走在原路返回的路上,到了清宁殿前,三火却说殿理公务她可不敢去,就不送了。然后一就迎了来,考虑到正常人的脚力听到三火说话不至于这么快就能从殿来,倒好像两人心有灵犀一样。

    之前蓝蔚禀告不是在前殿,而是后的小书房,这个房间的大小本就不可能让尚膳女官像上次批卷宗时搬个大圆桌用于吃饭,所以已经得到通传的谢祯在寝等她。

    既然有“等”的成分,踏时便必然有对视,谢祯看到她就有了笑模样,波固然有冷冽的本,但冰雪消时的却又是最让人心底柔的了。

    “蓝蓝真厉害。”她不吝夸奖,“唐只敢‘金盘里酥山’,蓝蓝却把酥山都为我上了金纱。”

    夸完谢祯看了看蓝蔚,才续了一句:“就是不知如何箸。”

    确实很难嘴,尤其蓝蔚让王师傅雕了个阁,有檐有角的,过分艺术,要是先把亭盖掀翻吃了有些奇怪,但要是先吃拟作矮墙的糖圈,好像也过腻了一。蓝蔚捂脸纠结了一,把问题抛了回去:“你随便吧。”

    谢祯老老实实地吃完了,不过显然她不常用这么甜的,虽然夸了一堆“酪似琼瑰”、“齿余香”之类的话,她吃这个冰淇淋要喝上一两盅茶......

    吃冰淇淋的功夫,蓝蔚开始盘算之前是什么在让谢祯忧思,最近蓝蔚耳朵里真没什么新事:军事这边,景娴她们在边城就班修工事、常媛在整顿京卫;工业这块,天工院刚落成;那就只剩了,姚诚思那边的纸币经济。

    “姚那边不顺利吗?”

    谢祯的视线没有因着蓝蔚的问题转移到她上,反而刻意投向了她后的门外,眉梢只在眨间向一沉,然后就恢复了表面的平静:“由川商带动两湖,似乎不易。”

    姚诚思是四川布政使,币制改革试即在四川,要说用川商作为传播工,确实顺理成章,然而四川地势险峻复杂,天府鱼米蜀绣都能自给自足,川商向外扩张生意没有必要也就没有动力,这蓝蔚很快就理解了。

    但问题在于解决。

    要么政策金钱鼓励川商外,要么放弃川商改扶持其他地方商人。

    政策金钱可能会白投,其他地方商人选不好则还是会走川商的死胡同。

    明代通还没有那么发达,姚诚思快过来也要三个月,再说她领了个五省布政都督的新设职衔,更不适合随随便便京。

    可信总是说不清楚,谢祯和她于是只能互相竭尽思路将各条方向都想过一遍细细写,这样拿到信的对方才能不因为其被推翻而再浪费一趟信的时间。这样的思维量,确实让谢祯都有憔悴了。

    “晋商可能好些。”蓝蔚开了,明代期晋商开始崛起,清代达到鼎盛,以盐业、票号名。谁没听过“日利千金”的日升昌的名号?

    嗯,谢祯就没听过。

    毕竟那是后世的事,蓝蔚知晋商会脱颖而,是借由荧屏上的演绎、耳相传的故事,就现在而言,谢祯很难看晋商比蜀商优越在哪。

    “一是晋南一带地窄人稠,外经商已经是不可取代的谋生之;二是山西产矿,这总是要往外运更有路赚的;三是他们以讲信用著称,由他们开设一些私人票号推行纸钞也能在商人更有担保力。”“侃侃来”竟也是能用在蓝蔚上的词了,她的逻辑和思路十分清晰,最后一条更是谢祯想要的东西。

    谢祯赞许之,一边又补充:“再加上矿产易金额太大,纸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