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女观察日志 - 分卷阅读7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譬如此时此刻,谢祯一转过,一便给她穿上曳撒,披上裘衣。她摸摸领觉得整齐了,又向门走了两步,才问蓝蔚:“我去校场,你要来吗?”

    蓝蔚怎么会说不去,到了校场,因为雪天的缘故空无人,谢祯从一边的架上拿了弓,又有事先派去的一名锦衣卫送来箭壶,她便搭上箭:“本投壶尚可,力量有些,准有些,便先把箭术规范了,也省功夫,你帮我看着。”

    蓝蔚虽是武将,但制式兵并非样样通,最后还是找了黄琛安排了一个善的同知来。只半个时辰,谢祯就能靶心了,她让同知退,看了看因飘雪显得晦暗的天,然后对蓝蔚说:“这样吧,要是连续靶心二十次,我们就算完成今天的任务,不然就不去吃晚饭。”

    “殿才刚学成,这条件太苛刻了吧?况且还在雪。”

    “正是苛刻才这么定的,如果定一个小目标,随便努努力就能达到,怎么能在三个月完成呢?”谢祯笑了笑,拇指和鱼际夹住弓箭搭上,由拇指拉弦上箭至满,箭轻松发,钉在靶心上,“况且有人陪我不吃饭,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蓝蔚这才发觉谢祯说的是“我们”,不过让不让她连坐结果都一样,她都得为谢祯祈祷别手抖才行,毕竟他们是正午时分到的军营,本来午饭就没吃多少,又着雪,蓝蔚自己吃得消,也怕太女殿直接病倒。

    这天的箭,谢祯实打实练了很久,有时连续几箭偏,有时却很可惜地已经十□□箭靶心了,却因为一个小小偏差失去了之前专注的意义。

    雪渐渐停了,天却更加灰暗,也更加难以瞄准。突然谢祯停重复的动作,低看着自己的右手,拉弦的拇指上因为时间的练习,已经割开了一条血痕,并且由于没有第一时间发现,破生生拉满的弓弦,又狠狠咬,伤得更

    “我去叫军医来理伤,殿今天就不要练了吧。”

    谢祯换了个手势,大拇指和住箭尾,然后用箭尾去拉弦,拉至满弧,箭尾白羽上染了血迹,谢祯放了箭,弦法准度和力度逊于蒙古式搭箭法,这一箭没。谢祯才垂手对蓝蔚说:“要是不练,蓝蓝就没饭吃了,再等等好吗?”

    这是好几天以来,谢祯终于叫了“蓝蓝”,吻也带着意,让蓝蔚觉两人一回到了火铳一事之前的关系。撇开份不谈,蓝蔚确实沉溺这仅有她一人能享受的太女殿的独特一面。

    她看到,谢祯练箭的时候反而眉皱得不厉害,睛里的专注与一不知缘何的喜悦糅合在一起,显得更加灵动。

    灵动本不该用来形容众臣最正经严肃的太女殿,但此时此刻,她就是这样。

    蓝蔚有些醉了。

    --------------------

    作者有话要说:

    历史背景补充:

    黄琛:历史上是娶了朱元璋的侄女(因为看评价像是个很适合当驸格,那就让老谢也把侄女嫁过去吧),然后提前了一他的就任,话说明朝的都在凤,而燕朝放在六安了,毕竟老谢和原来那批安徽籍开国功臣还得是老乡,但同时最好又不应该跟朱元璋是老乡。

    第10章 宁十年(7)

    要是喜上谢祯,对于刚意识到自己可能不太喜男人的蓝蔚来说,可能是个地狱难度,且不说谢祯能不能喜自己,就说谢祯未来登基,臣如果非要她立个皇夫父仪天,而自己也许只能和三千女无名无份地分享她的,蓝蔚心理上就过不去。

    虽然看样谢祯不是这样的人,但你看她那细心程度,简直是古代版央空调,蓝蔚一也不放心。

    比如之前的康王妃的事儿,这事还有后续,过了几天,封地都在四川的建兴、汉安、西昌三王到了,他们看着谢祯天天练当然不敢像康王一样以“人未到齐,讲武尚未正式开始”为由偷懒,尤其汉安王一直跟着谢祯去练习,一都不敢落,康王只好不愿地也上了校场,他自恃能拉弓,但与谢祯比过准又比了枪炮,显然他那位善于统筹的皇,把统筹的本事用在复杂的程上,是比他的。

    康王认了输,也就跟着好好练各项技能了。

    “徐家姑娘倒是很有趣的。”谢祯打服了康王,又想起来康王妃的事,回来还跟蓝蔚说,“就算康王有些莽气,她也定能把日过好。”

    “不是我说,殿,自从您承认了更喜,我便发觉您对各家姑娘知的太多了些。”

    “你吃的哪门飞醋?”谢祯张开手,一在后给她脱曳撒换常服,“本对哪个文武大臣不了解了?莫不是蓝佥事急着托本议亲?让本想想还有哪家姑娘……”

    “且住!”蓝蔚赶讨饶,“我还不确定自己是怎么回事呢,哪像你那么笃定不喜象姑公啥的?”

    你看,谢祯太能一针见血戳人死,虽然她又不知有意无意地绕开了,但“吃醋”两个字已经能让蓝蔚害怕她发现自己的小心思而跪地求饶了。蓝蔚在她面前本没有半赢的机会,何况她还藏着那个说不准会让谢祯忌惮的秘密,而让谢祯忌惮,她就无异于一个死人了。也许胡惟庸他们那些重臣大佬们还不至于怕谢祯这个程度的谋算,但蓝蔚她已经怕了,而且从恐惧这绪第一次产生,就只会滋生蔓延,而不会消散。

    “回京就带你去。”谢祯应允,“皇还有段时间才到,我差他们准备迎接,正好我们上午去北城看看迁民的况。”

    果然,宁帝让谢祯来这么一趟不会让她就劳其骨而已,蓝蔚叹了气,认命地跟着谢祯去,现在谢祯是问都不问蓝蔚自己的意愿了,她要往哪儿去几乎必带着蓝蔚。

    安徽素来是农耕之地,但元末战之后,两淮以北,大河以南,都倍为萧条,因为北元余孽,宁帝定都在元朝本来的都城,改名北京。既无政治心聚拢资本恢复元气,又不是江南这样鱼米行商的乐园,安徽直到宁五年,仍然是城野空虚、只余丘墟的惨状。

    所以为了恢复南地区的经济,宁帝行了大规模迁民,除了将六安设为都以外,还将守军安置在六安,加上军属共计十八万,另外,用分给空置土地的办法鼓励周围山西等地的无地农民迁居,也充实了荒芜的安徽。然而要突然容纳这多来的二十余万人,自然是有压力的,而谢祯要去看的北城,事实上在六安老城之外,是一尚在建设的安置区。

    黄琛作为都留守司正留守,不仅是武职,也兼布政使工作,此时正在北城视察,由他介绍,劳工除了六安本地充徭役的农民,更多的是被迁来的军民,他们也是在为自己建房。

    谢祯便问路边一个木工:“你们分田都到位了吗?”

    木工,又看了黄琛,显然有些害怕他们的这,谢祯便摆摆手让他去活,又问黄琛:“名册登记了吧?”

    黄琛应是:“要给殿送过来吗?”

    “送各区总册就行了。”谢祯,“还有地区志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3】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