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记事 - 分卷阅读425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妆”的缘由之一。

    虽然她饶是想破,也没想到爹娘竟然会觉得亏待了她,想要拿一笔银来,给她补份嫁妆,给他们小两置一份私产。

    方才上半晌,姚氏特地拉了她说话,告诉她:“如今家里有了大宗的项,手宽裕了,给你置一份私产,你手里也能宽绰些……”

    说句实在话,她这一颗心,确实就像泡在了油酥里似的。

    虽然直到自个儿生了孩,方才知其实不多大,哪怕齿摇发落,在父母里,仍是孩

    想到小辰光在父母面前故作老成的那些年,确实甜的倒牙。

    再来面对父母发自心的疼和保护,这心里真是又甜又酸的。

    不过却是没有这个必要的。

    她说的是“补嫁妆”。

    据她所知,满崇塘也没有听说过这样的先例的。

    更何况,她当年的时候,虽然说不上甚的十里红妆,却已是家里竭尽所能了。别说爹娘了,就连祖父祖母,甚至于叔叔婶娘的,谁都没有亏待她。

    到了这会再来说甚的“补嫁妆”,可就再说不过去了。

    这是莳萝掏心窝的想法,她的心态也确实很平和。

    日是人过来的。

    他们家其实已是托了娘家的福了,如今公公被钱德隆的东家提了账房,成了总揽外线账的账房先生,工钱涨了三成不说,更重要的是一把年纪不用再在外奔走辛苦了。而相公也被一里一里提上了事的位置,如今专门总揽钱德隆对外的兜揽成,由大掌柜手把手的指

    她已经心满意足了,更没甚的攀比之心的。

    不过嫁妆私产的她虽不要,可在旁的事上却是当仁不让的。

    当即就同姚氏笑:“只不过,我家猫儿再过两年还得过来跟着三叔公启蒙念书呢,您到时候可别嫌麻烦!”

    “这是说的甚的话!”姚氏不由嗔

    其实在姚氏,抑或还有秦连虎而言,给莳萝补嫁妆这一念,自从他们分家后就已有之了。

    毕竟家里四个孩女的莳萝吃苦最多,享受最少,说起来,他们为人父母的,心里确实是愧疚的。

    尤其这孩还这样懂事儿,就连银摆在了面前,都说甚的不肯要。

    不过姚氏的也在这里,莳萝越不肯受,她越是不可能落莳萝的。

    所以已经定决心了,索再等一等,到时候就照着丁香的陪嫁来。没理两个姑娘还要分厚薄来。

    况且说到底,他们两的家财,不都是留给孩们的么!更何况女孩家,可同小小大不一样,己银全靠娘家的陪嫁,小小们哪有睛盯着爷娘田的理的。想要银,自己挣去。

    已经定决心了,却没想到莳萝会提起外孙的举业来,自是满应诺的。

    只是答应后方才想起横溪岕舒家是有自己的族学的,忙问:“你可同姑爷,还有你公公婆婆商量过了?”

    莳萝就抿着嘴笑了起来:“商量过了,家里兴还来不及呢!虽说族里也有族学,可哪能有三叔的功底扎实学问好,又教的好的。”

    这话姚氏自是赞同的。

    虽然阖家对外都说秦连豹没有甚的念书的窍门,不过读云云的而已,实际上大伙也确实都是这么认为的。

    可在姚氏如今看来,秦连豹念书确实是有些窍门的。

    而且家的小小们,潜移默化的,都在学习着秦连豹上的良好的习惯也好,品质也罢,比起念书念的怎么样,或许这些个因,才是最为重要的……

    而莳萝虽然得到的是意料之的答案,可心里却仍是喜不已的。

    自然不会想到她明明已经拒绝了,可姚氏还是定决心,要给她补份嫁妆的。

    回过神来,忍住笑意,好言安着听着那边小丫们叽叽喳喳羡慕着面衣料的声音,脸上红的就要滴血的茴香,只目光却渐渐落在了一旁安安静静的红枣上。

    说起来,她已经很有些日没见过红枣妹几个了,都已经成大姑娘了。

    只抿了抿嘴,就拉了拉一旁同香叶说着甚的椒,揽了她悄声问:“椒椒,你石榴可说人家了?”

    她记得很清楚,石榴同茴香正好同年,开年也已是十六岁,自然亦是议亲的年纪了。

    可说句心里话,她也是当娘的人了,再过十一二年,也得相看起媳妇儿来了。

    只石榴那样的媳妇,饶是她,心里也要打个咯噔的。

    就见椒就朝她摇了摇

    ☆、第四百二十章 推敲

    正同香叶窃窃私语着李家过来的茶果品的椒没想到莳萝会忽的打听起石榴来。

    却是半晌方才回过神来的。

    只因她更不曾想到的是,经由莳萝这么一提醒,她方才意识到,她对石榴的印象已经不知不觉模糊起来了。

    这会无论她怎样努力去回忆,却都只能想起一个垂垂手的伶仃影,本看不清五官面貌。

    不仅是隔了一层纱,而是整个人就像一个墨团儿似的模糊了起来。

    愣了一记,不由自主地抬看了坐在窗,安安静静,睛里也不见半火星的红枣,在心底叹了一气,方才朝着莳萝摇了摇

    据她目前所知,石榴还未许人家。

    而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石榴不但未曾许亲,而且同茴香,抑或说自家这厢的状,还是正好相左的。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这年,“无媒”是“苟合”,“无媒不成婚”的习俗仍是婚嫁主

    所以不门大也好,蓬门小也罢,家里但有儿女渐渐大,其实还不到议亲的年纪,为人父母的,就已经要开始给儿女持终大事儿了。

    若是早有意的,就好比当年顾氏早早就瞧了莳萝一般,就会托了至亲或者媒人帮着上门讨个音儿,看看女家抑或男家怎的说。若是没有特别意的,那自然更得托了至亲或者媒人帮着踅摸合适的良人了

    自家这厢,其实亦是如此的。

    可这些年来,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尤其这两年上,说媒议亲的官媒乡邻也好,帮着讨个音的姻亲故旧也罢,可以说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的。

    而且那叫一个越挫越勇的,时至今日提过的名姓人家早已不知凡几了。

    就好比有一回,一位官媒说得唾沫横飞,偏偏说的话儿,能听的打个对折都嫌多,恨不得就万听一的。丁香看不过,私底同她还有香叶饶的那般:“别说满崇塘了,就是莲溪城里的泰半官媒都吃过咱家的茶了,这是吃上瘾了还是怎的?”

    还眉飞舞地揶揄:“依我看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