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学渣的古代zhong田生活 - 分卷阅读15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并不在意,他已能料想,这座前所未有的学院必能在这个古老国家的文化史上占据一定地位,就如同古时的稷学社般,沈歌想将荀飞光的名字留在上,让所有人都能瞧见。

    但愿有一日,当后人回顾历史时,会心怀激地评价,正是因为荀飞光的瞻远瞩,银钱人给沈歌建这么一座学院,这个古老的国家方开这一类学院之源,并将这务实的学院一直去。

    荀飞光生洒脱,对学院以自个的名字命名并不在意,他对沈歌:“用我的名讳可行,不过旁边亦加上你的名讳。”

    沈歌笑着摇摇,对他解释:“我名字不若你的好听,还是不加。”

    “在我心,你的名字最为好听。”荀飞光里带着笑意,声音温和,“不如叫飞歌学院罢?”

    “不不不,这名字不大好听,还是用飞光学院最好。至于没用我名字命名,是否有人会记得我的问题,我觉得完全不必担心,我想,这么一座学院,后人一定不会忽视它的建校人,再不济,我们将校史写好一些传承去便是,我相信人们必不会漏掉这样重要的信息。”

    飞歌学院这名字实在有些羞耻,沈歌不好意思用。

    荀飞光见他真心不想用自个的名字,亦未勉

    学院的名字确定来后,荀飞光专门托朋友请一位书法家山为飞光学院题匾,待来年学院开了之后便能挂上去。

    同时,荀飞光还令百里宜在大燕各府散这个新学院的消息,借此引先生过来。

    飞光学院与一般学院相比,最大的优势便是银钱足够。在银钱的推动,沈歌相信要请先生过来完全不成问题。大燕大多数有本事的人都想着将手上的手艺传承去,孙孙代代无穷,不过亦绝对有人会不在意后代,而是选择拿到手的一大笔银钱。

    “这么说来,沈歌儿,你给先生的月俸是多少?”韶信好奇地问,“怕是能有上百两罢?”

    “韶大哥觉得多少合适?”沈歌没把话说死,“一百两一年可够?”

    “一百两?”韶信有些懵,“所有先生你都要一百两一年?”

    第92章 信件

    一百两银足够一个五之家在县城舒舒服服地生活六七年, 莫说是偏远的南关府, 纵使在京都, 国监的普通先生一年也拿不到一百两俸禄。

    沈歌:“俗话说千金买骨,南关府偏远, 我无甚能给那些先生,唯有多些银钱, 以此引有才识之人过来。”

    “话虽如此,不过每名先生一百两年俸, 这也太多了些罢。”韶信脸上仍残留着不可思议, 蹙眉:“况且你要聘请的先生还不是能教人段文识字的科举先生,只是杂学先生。莫说一百两, 纵使砍去一半, 来南关城的先生亦会蜂拥而至,何至于此?”

    现在学院还少, 先生亦不多, 一百两虽多了些,但也不至于让韶信动容。

    可现在只是开始, 若日后更多学院建起来, 成百上千的先生来此,他们是否也要付多达百两的年俸?还有学生,先生年俸这样,学生该多少束脩?束脩了之后,可有学生愿来此地读书?

    韶信并非商人,不过与百里宜相得多, 数他还是会算。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沈歌的这束脩都了些。

    沈歌却持,“我既开了这个,目标便不是偏安一隅的小书院。莫看现今学院还未建起,什么也看不见,日后我必让飞光学院成为大燕乃至全世界最有名的学院。”

    学院一开张,最重要的便是格调莫掉来。若他只付先生五十两年俸,招一般的学,看起来的确会好起步一些,不过恐怕几十上百年之后,飞光学院仍是籍籍无名的学院。

    韶信仍不大理解,“一百两年俸就能使这学院扬名?”

    “当然不,财帛动人心,我愿付普通先生一百两年俸能使我们学院许多较为穷困的先生。有好先生在,招到好学生的可能亦大些。”

    沈歌早有计划,“学院教军事,教商业,教农业,也教工业,要收的学生却不是普通百姓,我要拟,只招最聪明最勤奋的那批,宁缺毋滥。我不仅要给先生百两年俸,我还要给学得好的学生发奖学金,以资他们的学业。”

    韶信神复杂地张张嘴,“我们这等学院还要倒贴学生银钱?”

    “有好苗就贴。”沈歌答得毫不犹豫,“不仅要给学倒贴奖学金,若有女娘过来求学,达到我的要求后,我亦会收。”

    “这,这也太……”韶信没想词来说这事。

    沈歌笑笑,“韶大哥不必担忧,饭一吃,学院亦不会一蹴而就。第一批学先在清凌卫选。因是自己人,学院帮六成束脩,让学一四成。”

    提到手,韶信回过神来,忙问:“你打算收多少束脩?”

    “二十两一年罢。”沈歌见韶信似乎觉得,解释:“其余学院主要跟着军学院的二十两束脩走,到时不单要请你过来讲课,荀哥亦会来,二十两一年着实不算多。至于商学院,有百里大哥在,二十两束脩,结业时挣回十倍百倍都不成问题。”

    “工学院造火药火炮等二十两便能学到相关技术的话,恐怕学梦都要笑醒,这项也不算多。”

    “至于农学院,这听起来像是田的学院,实际上,我打算在农学院开展生技术。呃,生技术便是让我们的稻、小麦等产更多粮的那一类技术。短期来瞧这一学院似乎有些肋,不过我会自掏腰包补一些银钱过去,此院学生的待遇比其他学院还要好一些。”

    “农学院的学生,我只招聪明的,会经算的那,多半都能拿到奖学金,这一,也要不了多少银钱,说不得还能小挣一笔。”

    沈歌早便把这些东西想清楚,此刻娓娓来,韶信慢慢听去。

    半晌,韶信叹一声,拍拍沈歌的肩膀,“沈歌儿,你是状元郎,我速来不及你聪明,亦不及你见多识广。你的学院你自个主便是,有何需要帮忙的,尽喊我一声。”

    “韶大哥你放心,我与谁客气都不会与你客气,开年你便知晓。”

    沈歌边的人除韶信有些不赞同之外,全都大力支持。

    荀九乃报人员,一早便知沈歌要建学院,打探的相关消息放在案有一叠。他不仅知晓沈歌而且背后有荀飞光支持,还知晓胡奈青对沈歌的评价,以及胡奈青不远千里特地跑来的原因,自然不会反对。

    百里宜更是豪地一挥手,“二爷您放心去便是。”纵使一年赔一万两,十年亦不过赔本十万两,沈歌一年挣的都不止这数,他压不担心。

    远在京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