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缨问鼎(全) - 分卷阅读557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兼天文台功效。虽然时代隔得有些远,但是若是不设浑天仪,只单纯计时,技术难度说不定可以攻克。

    而把这力半机械的钟楼放在太极殿这样的正殿外,气势非凡就不提了,对于科学发展也是有帮助的。且不说会不会发现太时和钟表的偏差,一步推测地球轨。对于激励百官,也是大有好

    要知国古代的科学家,十有八九是在官僚群的。历史上多得是通医术,知天文,善利,发明创作一把抓的全才。引起这些潜在好者的好奇心,对于科技发展可是大有好。而那些本不在乎钟表构造的官员,多少也要有“上有所好,必甚焉”的心思吧?上级喜,就大搞特搞,才有富有国特的官僚主义。

    因此建一座钟楼,费虽然不会少,但是利在千秋。

    结果比想象的还好。只费了三年时间,钟楼就提前完工,谁料样式跟梁峰预想的差了十万八千里。并非后世塔形的瘦模样,这钟楼,真的是一座“楼”。照他说的,设了竖晷,有指针和十二时辰的刻度。但面,却是端端正正,共分五层。每一层都有密密麻麻的小门,据说到了整,就会有木人鸣钲击鼓。

    听到天“夸赞”,工尚书祖台之踏前一步:“启禀陛,此楼五分,乃合天象。一层为正衙,设三门。辰初摇铃,辰叩钟。每过一刻,还有木人在门击鼓。二层报初正,每到时辰,便有木人举牌而。三层报时刻,四层打五更,最末一层,乃是夜间报筹。五者替,昼夜不休。”

    我说怎么是五层,原来是分了文字和声音两报时法。这可比蹦只鸟,“布谷”几声要细多了。

    梁峰不由颔首,看了一表盘:“可是要到午正了?”

    请天参观新钟楼,自然要选择接近整的时刻。果不其然,梁峰的话音刚落,就见指针落在了12位置。只听“当当”两声,第一层右边的木门里,一个紫袍木偶叩响了铜钟。于此同时,二层的紫袍木偶也举牌而,牌上正写着“午正”。两者动作一致,憨态可掬,着人让人喜

    “善!”梁峰赞,“有了此,众卿当能依时作息。”

    其实没有这大钟,在皇里上班的公务员,也没人敢迟到。不过天令,总是要有意嘛。这钟,可不就是为了督促百官勤政守时?

    顿时,边人尽数称颂天圣明。祖台之赶忙:“还请陛赐名。”

    梁峰想了想:“就叫开明台吧。开明之象,在勤在实。”

    这名字起的俗,但是金玉言,谁敢不赞?没理会汹涌如,梁峰转过来,对一旁的刘俭:“也可在钦天监修一座天文台,重置浑仪。”

    有了千里镜,一步就是天文望远镜了。虽然不知还要多少年才能攻克难关,基总要先砮实。

    刘俭立刻躬:“谢陛恩典。近日钦天监重改历法,明岁历日可提前两月定!”

    “哦?”梁峰一抬眉,“如此甚好。此次历书,朕要刊印天。让百姓皆知四时节气!”

    既然有了雕版印刷,又有的测算人员,卖皇历上自然也要赚上一笔。不过赚钱还是小事,这无疑也是宣布王朝正统的方式之一。试想若是雍州和江东也用上了大赵的历书,谁还敢说他不是天命所归?

    又把目光转回了钟楼,梁峰满意的。制科不日就要张榜,这东西应当能让觐见的新科士们,大开界吧?

    作者有话要说:  梁少说的仪是宋代苏颂监制的运仪象台,钟楼描绘也参照原型

    第364章 开明(2)

    今岁制科共有十二科,超过千人试, 取一百三十八人。选率着实不低。作为吏左侍郎, 温峤也早早得知了榜名录。其特奏科取的三人, 更是抢

    这三人有两人为县令,一人为郡史, 都是自并州制科官。不过跟以往的寒门任卑官不同,只要考取特奏,台省亦可去也。加之从各地郡学到崇文馆, 四品以官宦, 也可荫补一名弟考试学。未来必定有更多寒门士, 通过常科官场。若是再多几个的寒士,枢的世家还能占据多少呢?况且还有那“不历州县, 不拟台省”的新政。

    这一步步的改变, 让北地世家警醒了起来。立国之初, 恢复九品官人法的举动, 看起来更像是权宜之计。就算有再多的世家,因乡品得了清起家官, 不能三省, 又有何用

    而这些改变, 对于任职吏的温峤而言, 更是

    在天登基之后, 原先并州六司的司吏,一跃超过司,成为六之首。六品以官员的任命、铨考, 皆有吏负责。这权职,足以惹人心动。偏偏吏尚书乃是有从龙之功,且为太开蒙的崔稷崔公乔。上党崔氏跟清河一脉无甚联系,乃是寒门。诸世家就算想疏通关系,对方也未必搭理。

    因此温峤这个吏佐贰官,意义可就重大了。本就自太原温氏,乃是并州最先投效天的士族。又曾任州郡,一路迁升,得天信重。如今不到三旬,就位列四品,实在是前途无量。

    凡举世家,谁能没几个姻亲,没几个故旧?温峤宅邸前,自是门若市。更有不少人频频怂恿,让他为世家大开方便之门。简直要把他置于火上。

    然而任人劝说,温峤始终未曾动念。只因他明白,北地留来的士族,本就心思不齐。

    同为阀阅,温峤太清楚这些门脾衷荣华,把清贵挂在嘴上的世家不是没有,但是大多随前朝南,蜗居江东。而留在北地的,不是家大业大,不惧胡虏的豪。就是心思诡谲,投机取巧之辈。

    这些人,可以对坐谈玄,却不会把家利益放在旁人上。若有可能,在别人背上踩一脚恐怕更为痛快!

    而天,应当也清楚他们的本。不论是九品官人法,还是常科取士,都给了世家门路。界限早已画,只要不越界,各凭本事,谁挣到便是谁的。而世家若真参与科考,会比寒门士差吗?

    就像一釜温吞吞的,把所有人煮在其。或是逆而上,或是沉尸釜底。若真有反意,去岁豫州陈氏是如何破坞灭族的?便是前车之鉴。

    自立为王,乃至割据一方的可能,越发渺茫。现在逃往南地,未免太迟。待在大赵,总是好过对匈称臣。

    这一环环,的如此密。温峤有时忍不住会想,他这个吏侍郎,是不是也天的手腕之一。想用他来钓那些心怀不轨的逆党。

    也正因此,温峤才越发克己奉公。两朝为人,历经战,他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