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缨问鼎(全) - 分卷阅读51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握。只是耳相传,永远只能局限在小范围。而到了并州,所有经验都被写书册,一层层放,由农事官宣讲,教谕百姓。

    农事是农耕社会的等大事,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好在如今三州的基层官吏,大多是经制科或崇文三院考取的,没有任官不任事的恶习。只要官吏勤勉,政策通达,控制旱造成的影响,未尝没有希望。

    只是……并州面对的麻烦,不仅仅在天象。这次旱灾,涉及了北地大分州郡。一旦大规模灾形成,他治的三州,便会成为敌人觊觎的。那时才是麻烦。

    如今之计,只能想尽一切办法,渡过难关了……

    天一日一日了起来,去夏至,又了农忙时节。然而今岁,北地冬麦几乎全绝收,不少地方补了谷,但是天公仍旧不作,大旱不歇,滴雨未落。

    在黎庶的哀嚎声,五月来临,旱也达到了峰。黄河、洛江、汉,这几条哺育万民的大江大河,尽数枯竭,浅者可涉而渡。

    天灾至,战事起。辽东大旱,平州都督崔毖联合宇文攻打慕容,段得讯后,手助阵。曾经拉起十万兵的雍州行台,再次死灰复燃,于秦州境起事,讨伐匈伪汉。就连荆州的兵,也开始动,攻打州郡,赶跑了刺史王澄,自立了个都督。

    作为原腹地的豫州、兖州,又是另一幅面貌。

    留在这里,恐怕也没什么用了。坐在帐,石勒盯着面前微弱烛火,心事重重。这两个月,他一直带兵在豫州扫。之前王弥的众占据了不少城池,又被晋军夺回了数郡,可以打的地方着实不少。

    攻破寇郡府。这段时日,光是姓司的,他就杀了上百。莫说其他公卿士族。最初也获得了不少钱粮。但是随着旱加重,况有变。

    有实力的世家尽数南迁,去了扬州。剩的则避山,垒重重,十分难攻克。而庶族和那些小城,就算打,拿到的粮草也颇为有限。至于百姓,能逃的早就逃了。豫州大半落,但是困境未解,反倒因为扩军,变得更加艰难。

    一步,要如何走呢?

    旱灾持续的时间太了,五月还未落雨,今年的收成估计没法指望了。当年他逃荒离开并州,也是如此。莫说今年,恐怕明年也极为难捱。

    而他手的兵士,可等不了两年时间。养活这十数万张嘴,需要的可是一大笔钱粮。若是不想个办法,军心涣散,他打的地方,又要如何守住?

    也许该收拢些士人,帮他料理政务。石勒也算后知后觉,发现了那些官吏的用。没有人主政,占的地盘不过是白地一片。辛辛苦苦打来,要钱没钱,要粮没粮。还有什么用

    但是现在,已经晚了。土地涸,河,就算组织人耕,也不可能有收成。能够依靠的,唯有抢了。

    是南扬州,攻打晋国都城,还是取荆州,和兵拼上一拼?若是秦州不就好了,刘曜怎么说也要支援他一些钱粮。但是现在汉国自顾不暇,哪还会他这个征东大将军?放自己在豫、兖作,还是为了牵制并州……

    想到这儿,石勒双眉一,想到了个地方。

    当年他同恩主汲桑一同举兵,最先攻打的,就是邺城。因而石勒对于邺城的城防,再熟悉不过。而邺城不同于其他郡府,乃是并州连接冀州的要。听闻冀州去岁经营海运,得了不少钱粮,其分都用船运到了邺城。若是能攻破邺城,说不定养兵一年的粮秣都有了。

    他的兵力远胜当年,更是熟知地理,本应信心十足。然而事实是,就算想到了这个主意,石勒也迟迟无法决断。只因邺城距离并州太近了。当初击溃义军,斩杀汲桑的骑兵,就是短短数日抵达邺城。若是几天攻不城池,恐怕要遭受两面夹击。

    打还是不打?

    正自思索,帐外突然起了嘈杂声。

    现在已经夜了,军营之,哪能喧哗!石勒立刻起,大步帐:“怎么回事?!”

    “启禀大将军,是民夫营……”守帐的亲兵赶忙上前,“已经有兵士前往,应当并无大碍。”

    石勒军的民夫不少,多是破城之后纳降的百姓,还有民。就是靠他们搬运粮草兵械,才能支持大军横扫豫州。

    不过石勒老于阵仗,知这些民夫胆怯怕事,风草动都会生变。故而每次扎营,都要把民夫营和兵营分开,避免相互影响,现营啸。这规模的动,确实不足为虑,很快就能平息。

    然而看着远方燃起篝火的营盘,石勒突然生了一个念。对啊,攻邺城,恐怕难取。但是用奇袭呢?况且就算抢不到粮草,能够攻破邺城,也能让附近州郡大。随后趁势北上,冀州,同样是一条路。如若计划不顺,退上几十里,就是兖州老营。可攻,退可守,不比坐守死地要

    至于其凶险……想要在大旱活命,这险,又算得了什么?

    边,了森森冷笑,石勒转,挑帘帐。

    第331章 潜

    天气还未伏,就已经的要命, 加上持续大旱, 日更是让人难以忍受。然而邺城附近的田地里, 无数人挥汗如雨,埋田间。谷已经收了大半, 断茬满地,随着前方挥镰的脚步,一群群的妇人孩童跟在后面, 抢在雀鸟之前拣拾掉落的谷穗儿。没人有别人的事前的庄稼, 才是他们的生计命脉。

    一阵嘈杂声在耳边响起,有个屯民抬向旁边的官望去。只见几百个衣衫褴褛的汉, 在官兵的引领朝前方的城池走去。理说, 普通村几年也未必能见到这么多陌生人, 谁不是呆在自家的田里,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活一辈?然而这大规模的人,也未引起他的惊讶, 只是一瞥, 那农汉就重新埋起来。

    这形, 近几个月来实在太常见了。四都在闹灾, 豫州和兖州又有胡蝗过境, 据说已经寸草不生。逃难的又何止百人?早先还有人会担忧这么多民,会不会夺了他们的粮。现在不过是随便看上一,最多再叹一句, 来得迟了。

    是啊,早来的,说不定还能分到修城的活计,现在估计都要拉去修路了。路是好修的吗?怕是比农活还要累上百倍!

    还是在邺城好啊!

    这样的心声,走在人群里的吴豫是听不到的。穿着一跟旁人相差无几的破衣烂衫,他小心翼翼的埋着,掩盖面上惊讶。

    谁能想到,这样要人命的灾年里,还能有如此景象?

    田地里,满是金黄的谷穗,一车又一车的粮向着城运去。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