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缨问鼎(全) - 分卷阅读495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有人,不通经文呢?”

    “既能辨孝,自能识佛。法外开恩,未尝不可。”梁峰没等老和尚作答,又,“况且,若真有人图这僧名,也不是没有得获之法。”

    老和尚倒是没有问什么法,微微颔首:“老衲晓得了。只是此事,还当说与其他禅师。”

    “主持请便。”梁峰笑着应,也不老和尚如何反应,自顾自饮起茶来。

    待到老和尚慢吞吞走禅房,梁荣才低声问:“阿父,度牒是什么?”

    刚才两人的对谈云山雾绕,他本就没听明白。但是听不明白,不代表他看不两人讨论的乃是利益之争。刚刚被佛理熏陶,就遇上这样的争执,简直让人有一脚踏空之

    梁峰放茶杯,轻笑一声:“所谓度牒,就是由朝廷颁布,记录僧籍贯、俗名、年龄、得戒师等容的文书,就同籍黄册一般。”

    这解释简单明了,但是梁荣听的张。阿父不是崇佛吗?为何要如此严密的监僧人?不过很快,梁荣就反应了过来。是了,僧人是不纳税不服役的,若是佛法昌盛,人人都抢着为僧,朝廷又要如何维持?

    而若是家要像制科一样,考取才能任职,那么僧人的数量必然大大减少,也易为朝廷控制。只是父亲明明挂着佛世之名,却用如此手段,实在……实在是……

    脑里一团浆糊,梁荣都不知该说什么为好。梁峰却突然开:“听了这么多,你可知主持介怀的是什么?”

    “是……僧众!”梁荣迟疑片刻,便答,“他想要更多僧众。但是度牒为朝廷控制,必然要限定僧人数量,条件亦是苛刻。因此他想挣个取巧的法些通。啊,不对,对于主持而言,自是没有度牒更好!”

    “那他为何又应了呢?”梁峰反问

    “因为……因为阿父答应,让他题!”制科在并州实行了几年,梁荣倒是很快就猜到了答案。父亲所言的怀恩寺乃并州第一大寺,正是暗指此事。这应当就是释门统之别了。唯有挣得正统名望,才能芳百代!

    儒家关于统之争,延续了不知多少代,梁荣哪能不知此事重要?况且父亲还说了,可有选孝廉一样的开恩之法。也正因此,才说动了那老和尚。

    “那我方才所言的得获度牒之法,又指什么?”梁峰再问。

    这次,梁荣是真想不了。既能考取,也能以品行恩赏,难不成还要世袭?如今和尚也有娶妻的,但是守戒的似乎更多啊?除了这几方法,又有什么法呢?

    见梁荣答不,梁峰直接扔了答案:“自是可以纳钱赎买。”

    什么?!梁荣惊的差了起来。买卖度牒?这怎么能行?!然而大惊之后,他又想到了另一人。若是没有家世,没有功名,空有钱财的庶族乃至商贾呢?买个度牒,似乎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以避税,可以免役,关键时刻,岂不是块保命牌?

    只是,只是……“这,这不是亵渎佛法吗?”梁荣结结

    若是张宾或者段钦这么说,他或许不会这么惊讶。但是说这话的,是有药师佛显世之称,一手推行佛法的阿父啊!

    “佛当敬畏,法当遵从,但是僧人,也是人。”梁峰答的坦然,“荣儿,你要牢牢记得。只要是人,就会有念。圣人僧也许能超脱,但是大多凡俗,不过是批了层外衣。只要有利,就会引人争夺。是僧,是,是儒,全无关。因此,你可以敬神信佛,却不能被那些假借神鬼之名的人欺瞒控,伤民害国。”

    梁荣僵坐在那里,完全说不话来。他本以为,阿父并未让他接佛理,只是因为他年幼,需要扎牢儒家基。谁料本不是这么回事!他想要自己学的,从不是简简单单的哪门哪派,而是真正的圣王之

    要治天,惠生民。

    此愿之大,让人不寒而栗。可是梁荣心,生了难以抑制的动。阿父一直如此,一步步艰辛走来。这等仁心宏愿,又岂是那些汲汲名利之辈,能够比拟的?也正因此,并州才能安定,司州和冀州才能归于版图。若是阿父真有一日,登上那位,又该是何等样貌……

    小小拳住。梁荣:“大人所言,孩儿记住了。”

    梁峰看着儿那副激动模样,心也是一叹。在这个门玩耍都要先卜一卦的年代,他当然不可能给梁荣输无神论。有宗教信仰,其实不是什么大事。但是被宗教控制,乃至沉沦,就是另一码事了。

    任何宗教,本质上都是危险的,极易威胁到世俗统治。因此他才会带梁荣来这里,让他看看潜掩盖的究竟是什么。而有了这样的震撼教育,三观才有重塑的可能。

    也许这防护锁,总有松垮的一天。但是他希望,不是在自己后这一代。

    第318章 偷闲

    并州推行制科,已经两载有余, 但是今岁形不同往日。天迁都, 匈西去, 现在并州可以说是北地最安稳的地界。开时,正值匈来攻, 未曾开科。秋日这一科,就成了无数人翘首以盼的良机。秋收尚未结束,晋的大小邸店就住满远来的行客。莫说周遭几州了, 就连徐州、荆州, 都有人不远千里, 赶来应试。

    郭府,郭通看着跪在阶的一排人, 面铁青:“你们可是郭氏族人, 竟然也想参试?不怕跌了晋郭氏世代声名吗?!”

    当年, 郭通费尽心思, 才到了并州大正的要职。也曾心举办过一次考评,选了不少世家才俊。想要广门, 趁着诸家嫡宗南迁的机会, 掌控并州局面。

    谁料人算不如天算。仅仅一载, 天就逃离洛, 迁都远遁。梁丰那个平平的病秧, 却从刺史一路攀到了大将军、大司空。莫说郡公的衔,只是手掌三州的权势,就让人不得不退避三舍。

    郭通也算是识时务, 赶忙请辞,赋闲在家。朝廷刚刚换了新帝,正盼着并州支持,哪敢添堵?故而大正这个选贤之职,又落在了并州之主手

    这可好。一番努力,统统化作浮云。倒是之前厚颜投靠的郭邢一支,受到了梁公重用。怎么说也是晋郭氏疏宗之首,郭通的心可想而知。

    这还不算,看没了希望,族晚辈竟然有人动了心思,想要参加制科!乍听到这传闻,郭通肺险些都气炸了,立刻把人唤来训斥。

    跪在面的郭氏弟也是分外委屈,有人辩:“伯父,如今梁公势大,我等哪还能寻得路?考评还要再等两年,制科却年年都有。若不趁此良机,争个官位。两载之后,怕是无官可……”

    “放肆!”郭通怒,“区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