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缨问鼎(全) - 分卷阅读378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梁熙图谋幽州呢?”卫像是想清楚了其关窍,微微一笑,“若非如此,他何必用代郡饵?如果梁熙当真有意幽州,必定要同王浚恶战一场。到时面抵御段氏鲜卑的,还会是谁?”

    拓跋猗卢这才反应过来。确实,代郡只是个引。要引两州不合,为其后谋划。他们现在是站在并州一边的,两州真的打起来,梁熙少不得还要用拓跋的兵。而若真的打了幽州,梁熙能看顾过来吗?必然还会分给拓跋极大的地盘,说不定到时拓跋三都能合在一起!

    那才是拓跋氏兴起的关键!

    “辅相果真智计无双!”拓跋猗卢哈哈一笑,“心有底,事就好办了!那就先发兵代郡,把咱们地盘占住了再说!”

    至于其他,就要看并州方面的反应了。

    ※

    梁峰此刻,正坐在旁人家。晋郭氏相请,就连他这个刺史,也不便拒绝。在上党之役后,晋仅剩的这些门,似乎终于把他放在了里。

    这也不奇怪。虽然嫡宗大多逃了并州,但是留在这里的门疏宗,仍旧数量不少。毕竟这么多年的田宅,不是说放就能放的。而之前梁峰遭朝廷忌惮,与裴盾相争,又举行什么制科,很是让这些门放心不。现在有了上党一战,倒是让他们对着新任刺史有了兴趣。

    可不是谁都能打败匈,还杀了刘渊的。当年司腾也未到的事,这梁熙来晋短短几月,就办了来,如何不让这些士族升起结之心。要知河东可是被匈占去了,偌大的裴氏、卫氏,不是投敌就是逃。这样的形,难免让门生兔死狐悲之

    其他人可以想办法南迁,但是他们这些留来看守门的,就没有那么多选择了。王氏向来同刘渊好,心如何想,旁人本猜不透。郭氏却不愿轻轻松松舍弃自家门楣。那些寒门庶族投靠匈,还能换个位。他们这些本就累世公卿的大族,若是投了刘渊,势必要对匈卑躬屈膝。哪家门不是养了大批胡,谁肯向自家仆称臣?

    所以冒一个能撑起并州之人,再怎么看不过,也要结一二。

    这不,郭氏留守的疏宗之主郭通,便邀请了梁峰过府饮宴,明面上是为家母贺寿。郭家女眷信佛者甚多,请梁峰这个佛前来,实在是名正言顺。只是私里谈论的,可不是什么佛法经义。

    “听闻王茂病重……唉~此去颠沛离,着实不易。”堂上主人轻声叹

    王汶生病的消息,梁峰早就知,但是郭通现在说这话,可不是单单问询。而是在打探他和晋王氏如今的关系。

    “王常侍已经病了两月,我也多次遣人探望。只是兖州路远,消息不畅,让人忧心。”梁峰也摆一副惋惜模样。

    他跟王七娘的婚事告之后,两人的关系确实冷了段时间。但是即便不结亲,梁峰也不会把问题推在王汶上。后来趁王汶生病,又开始了信件来往。只是对方的况确实不怎么妙,估计是忧愤过度,生的心病。实在非药石可医。

    见梁峰跟王汶还有联系,郭通:“生在这世,只能随波逐。听闻琅琊王奉命镇建邺,琅琊王氏也有随行。若是江南有了庇所,说不得又要有大批士族南渡。”

    闻言,梁峰心一震。琅琊王司睿镇建邺,这岂不是东晋王朝的发端?“王与公天”他还是知的,说的便是东晋之事。琅琊王氏的王衍,现在已经跟司越勾勾搭搭,到了王导时期,更是促成了士族和皇权并立的格局,传唱千年。

    然而心底惊讶,梁峰却故意反而:“郭侍郎也要南渡?”

    郭通讶然失笑:“若是连我也南渡,晋家业又当如何?”

    话里的意思倒是分明。他一个疏宗,走是走不脱的,终归还是要守在家。但是嫡宗的去向,就难说了。

    看来士族南逃已经是大势所趋。这些人倒是从未考虑过被他们放弃的故土,会变成如何模样。

    不过这些,并不是梁峰需要在意的。事实上,门逃的越多,他越好治理州郡。不过想可以这么想,话却不能这么说,梁峰叹:“等到剿灭伪帝之后,洛便能心思对付匈。伪汉只是癣疥之疾,悉心应对,总有大消弭的时日。”

    “正是如此。”郭通十分认同的颔首,“此次我约使君前来,想说的也是大后的治平。并州已经三年未曾考评了,记得使君正是当时最后一批。如今六郡恢复泰半,也是重启九品考评的时候了。”

    梁峰闻言眉峰一动。这是想来分权了吗?

    正官向来由世家门,而且是现任官员兼任,致仕者不能为正官。王汶就是前任并州大正,但是逃之后,他辞了官职,正一职自然也就卸任。等于说并州已无正官。

    若是放在平日,朝廷必然会重新指派一个正。可是现在各州都兵荒,谁还惦记选贤之事?这事便耽搁了来。而郭通想要的,正是大正之职!

    郭氏是晋仅次于王氏的门,甚至比孙氏还要盛数分。在诸家嫡宗尽皆逃的,郭通确实有资格角逐一正之位。而有了选贤的权利后,并州的人士安排,特别是士族的选品评,也就掌控在了手。这可是莫大权利,足以让郭通这样的人都为之垂涎。

    只是他想要,梁峰就能轻易给吗?

    “若是能重启考评,自是最好不过。可是如今并州门十不存一,就算品评,大多也是庶族。更何况……”梁峰敛去了面上笑容,“并州兵危,只论贤德,恐不足以守土安民。”

    郭通眉峰一挑:“梁刺史此言,可是要放弃九品,唯才是举?”

    这话说的可有些重了。唯才是举是当年魏武的选贤之法,但是得罪世家太过,致使魏文帝登基之后便改制,施行九品官人法。梁峰若是敢说唯才是举,整个并州门,都要与他为敌!

    梁峰不动声:“郭侍郎言重。并州诸令、,哪个不是士族?只是选官,必须德才兼备,否则不但误了自家命,也会害城池沦落敌手。正之官,必须慎之又慎。”

    这话四平八稳,挑不错来,然而郭通还是听了弦外之音。并州各州郡的官员,需要德才兼备,但是推荐给朝廷的贤良呢?恐怕未必。若是想要成为正官,就必须在人事推举和任命上行一定的妥协,至少要并州的人事权才行。

    这条件苛刻吗?其实换了郭通自己当并州刺史,也不会乐见手现庸碌之人。这梁基薄弱,有掌权之心不足为奇。而并州的安定,是一切的大前提,若是因为任用庸才了问题,吃亏的不还是自己?

    只是思量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