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侦探夏贵妃 - 分卷阅读9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时间也差不多。

    夏洛荻心算了一,微微恍然。

    她想起了之前去过的绣坊,老嬷嬷接待她时也随自夸说太后礼佛的蒲团、禅衣都在她们那里制作,连香料也是特制的。

    结合起皇后怀的时间、尹芯的时间,能游走在作坊,持有这么多麝香香料的而不招人怀疑的,就只有彼时崆峒里的女官。

    而上个月正好有一个女官被查来和北燕方有所勾连,还自称有凤命在

    看来这些“天命人”都是一环一环,以为他人的天命纵在自己手,但殊不知自己也是提线木偶。

    夏洛荻有些悲悯地看了惶惑不安的尹芯一,其实这少女年纪不大,除了对弹琴外也没主动害过什么人。

    可这不代表她上就没有问题,或许是更大的问题。

    “放心,他们跑不了的。”

    ……

    另一边,重审秦国公的诏令达之后,意料之地满朝皆惊,足足从早朝闹到日上三竿,所有大臣们都骂不动了,这才散了场。

    但仍然改变不了皇帝的心意。

    “你这一步很大胆。”

    封瑕取耳朵里蜡条,喝了提神茶,才慢悠悠地说:“我起初是不同意你想重查秦国公的案的,但今日一上朝,发现你说的是对的……这帮臣太平了几年,心气又散了。”

    南北裂土的王朝,最忌某一方的朝廷开始“偏安”,一旦偏安的氛围开始蔓延,大小事务都会得过且过,国策方针也会越来越保守。

    封琰和封瑕从打定主意坐这个江山开始,就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让大魏得以大一统,为了这个目的,这数年恢复的国力大多半用在军务上。沿江大营、州大营、西南大营分守上路,积极积蓄力量,就等着有朝一日收复北国。

    但行军打仗不止是军务上的事,朝廷的运转也是不可或缺的,一旦了问题,行军路上后续粮草运转、失地接纳、民生工事,哪一个环节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战局丕变。

    而现在,从朝臣对秦国公案激烈的反应来看,他们有人希望尽快斩秦不语,有人希望封锁消息令,没有一个支持重查的,连立的都仅占五分之一。

    “依这桩案里的证据看来,九成可能就是镇国公秦啸投敌叛国,但他们连一成翻案的可能都不敢赌。”封琰垮着个脸把一个滴了血作秀的折火盆里,“我气的不是他们咬定秦公一定叛国,气的是这份心气,太容易散了,打起仗来后方必定要事。”

    封瑕笑:“所以我去问了闻人清钟,他可算太懂那些人的心思了——无非是怕当真查什么,影响到他们这些官员的威信。”

    封琰懒得再看,打发太监把手边那些写满了废话的折都烧了,:“此风断不可,我非得治一治这些官僚的骨病不可。就从秦啸叛国案开始。”

    有志气。

    封瑕上打量了封琰一遍,:“为兄说句题外话,琰,你……会查案吗?别和为兄说你看过猪跑就算自己会了。”

    “有三法司在,我只是随便看看。”封琰

    “随便看看?”封瑕从他桌一册《刑名门考》,心复杂,“有必要这么努力吗,去求助夏卿一番……她不香吗?”

    封琰把门册从封瑕手里抢回来,:“她是最不能手的,秦夫人本就是她周护的,现在让她去,岂不是会被推到风浪尖上去。”

    封瑕地“喔”了一声,:“我弟真丈夫也,但你对案一窍不通,依为兄看,不妨找夏大人的虎帮帮忙如何?”

    ……

    当天日落前,封琰就找到了夏大人的犬

    彼时夏睚眦虽听乐修篁说了秦国公叛国案要重审,他娘未必会死。但他依旧不大相信朝廷,尤其是听到重审时那薄姓老贼还是主审,占山为王奉养老母之心遂越发定,正收拾包袱之际,就被封琰给抓了来。

    至于为什么不反抗。

    很简单,睚眦打不过他。

    风风火火一路被带到了一炀陵城东破旧的宅邸前,睚眦望向封琰,目光复杂:“这是哪儿?”

    封琰:“八年前关押镇国公秦啸的地方。”

    镇国公这层级的封疆大吏,自然不可能被召后待在三法司候审,只能权且押在一官宅

    炀陵城大大小小的官宅无以计数,前这座宅邸,门上还贴着泰合年间的封条,隐约还有路人泼洒墨、或是刻字抒发恨意的痕迹。

    瞥了一门上大大小小的“还我亲人命来”、“国贼当诛”的刻痕,睚眦蹙起眉

    虽然没对外说,但秦不语“秦姝”的份在他这里已经有了定论,当年死在这间宅邸里的,就是秦不语的祖父。

    四舍五,就是他曾祖父。

    睚眦心里觉有怪,可说到底这是个陌生人,跟他没什么关系,遂也很快释然了,指着门上密密麻麻的封条问:“这地方被大理寺和刑都封过,是不能吧?”

    封琰:“他们不了我。”

    行吧。

    宅邸的墙对他们来说自然是摆设,去之后,果不其然满地都是厚厚的落叶,正前方,则是一被烧过、历经多年只剩残垣的废墟。

    “案卷称,镇国公秦啸京之后,殿上与韩王、赵王针锋相对数日,据理力争称那书信乃北燕离间计,大魏若轻信之便是自毁城。”

    封琰拿了树枝,拨开地上的枯叶,在土上勾画了一幅布防简图。

    “其实镇国公说的没错,炀陵虽然看似和北燕相距甚近,但地理极为安全。以北有潞洲为缓冲,再往北,就是被称为“天堑”的帝江关。”

    封琰指了指漏斗形的帝江关:“帝江关两侧,各有昆山、拥海两座城池。敌军若想南,在登岸的同时便会先在江畔受到昆山、拥海两城的夹击,势先溃过半。即便是拿这两座城池,来到帝江关,因两侧皆是不可攀越的太荒山,就只能选择从这个葫芦一样的地方攻城。”

    睚眦听了一阵,颇有些荒唐之

    “你说的这都是兵法,和案又有什么关系?”

    “这叫学以致用,我说的就是案。”封琰,“以镇国公的兵法,再加上十万啸云军,只要粮草跟得上,帝江关就会守得如同铁桶一般,北燕当年本不可能南……也即是说,镇国公即便想叛国,也绝不是迫于败战之压。”

    自古武将阵前叛变投敌,有一多半的原因是因为敌我弱,而上位者又令其明知不可战而接战。但在可以接战、甚至还能守得绰绰有余的前提还叛国,那就不是外的原因了。

    睚眦终于品些苗:“问题在镇国公为什么畏罪自杀上,你是想让我去验尸?”

    封琰严肃地

    刑名门他倒背如,但验尸这端技术太过于专业,夏洛荻不在,他实在难以为继。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