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我在红楼考科举 - 分卷阅读3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朵鲜仿佛在了粪上。

    还有个更重要的!!

    林涣人傻了:“什么叫甄家也被烧了?”

    他之前只听到说英莲被拐了,没说甄家都被烧了啊??

    【一言不合:啊,就是那个你们去过的葫芦庙记得吗?他们庙里都是木质结构,然后好像是小沙弥灯油的时候不小心起火了,那一片都被烧了。】

    林涣腾一站起来了:“什么时候的事儿?”

    【一言不合:就英莲被拐那一年的元宵吧,明年或者后年?红楼的时间线的,作者写到后面估计自己都忘了时间了。】

    怎么能忘记时间呢!

    林涣焦急,这整个姑苏都是他爹的,本来这两年就一年旱一年涝的,他听他娘说若是再什么事儿,他爹升任可就难了。

    再有若是真有火灾,损失伤亡肯定很大的!连甄家这样的小富之家都因此家破人亡,那些百姓又怎么办呢?

    【古文学研究:宝别急,这才七月开呢,咱们可以慢慢地想办法,你先好好读书,争取能让你爹觉得是个成熟的小孩了,这样他才有可能会听你的话。】

    林涣便镇定来了,是啊,就算是今年元宵,那也还有好多时候的,他也不能冲到他爹面前跟他说元宵节可能要着火,让他赶把人挪走吧?

    他爹肯定会以为他邪了然后把他丢寺院里。

    林涣镇定来,扭对甄英莲说:“英莲啊,你家屋是不是都是木的呀?”

    甄英莲瞅他一:“谁家的房不是木的?傻了吧你。”

    林涣切了一声:“可是你家房不算大,若是着了火什么的,能跑来吗?我这是关心你好吧?”

    贾菌也凑过来:“着火可严重了,我有个堂哥就是府里失火闷死了的。”

    林涣疑惑:“荣国府这么大的地方也会有火灾闷死人?”

    贾菌:“是啊,听说那会儿瑚大哥哥也才三四岁,不知怎么的他住的屋就起火了,他那房里的丫,连带着原大一块儿没了,琏二哥哥那时候是跟着老太太住的逃过了一劫。”

    【一言不合:所以琏二爷之所以是琏二爷并不是因为贾老太太偏心吧。】

    【古文学研究:红学大家猜测的瑚琏其实是对的,瑚琏是宗庙礼,象征着□□治国之人才,之前的贾赦应该是真心疼过这两个孩的,可惜后来不知是因为什么才变成了荒唐的赦大老爷,有人分析过是因为贪婪,其实也不好说。】

    【啊:想起一首诗了,终日奔忙为了饥,才得饱又思衣。冬穿绫罗夏穿纱,堂前缺少貌妻。娶三妻并四妾,又怕无官受人欺。①。】

    林涣听了贾菌说的,指了指英莲:“咱们都要小心些,不然咱们娘亲都要哭死的。”

    贾雨村已经坐来了,见他们仍在说话,便咳嗽了一声:“好了,都坐听课了。”

    他又细细问了三个人的学习度。

    其,贾菌读书的时间略些,只是之前在贾家私塾,里的小学生都是胡学着的,认真的没几个,因此他的度不算快,甚至比林涣还要慢些。

    林涣已经能将《三字经》背诵来了,正在学背《千字文》。

    甄英莲就是纯粹的新学生了。

    贾雨村了解过后便给他们安排了各自的课业——贾菌和林涣结对读书,他先教甄英莲认字。

    他的教学方式和一味让林涣他们读书背的王举人不同,讲究劳逸结合。

    林涣这些日因为谭氏和茵梦的事儿松散了许多,读书便没那么用功,所幸他还每天温习一次功课。

    贾雨村没让他们死背《三字经》,而是提了一个问题——《三字经》里提到了多少故事?一一列来。

    允许他们翻书查看,还许他们讨论。

    林涣挠挠:“这有什么用啊?”

    【古文学研究:这能加你们对这本书的理解程度和记忆程度,一般的小孩很容易对故事的东西产生好奇,你刚开始学《三字经》的时候是不是背那些典故背得最快?】

    而且背这些典故相当于打基础,往后作诗、对联乃至作论赋、写八文都很有用

    林涣想了想还真是,他最先记得的就是那些故事,怎么都忘不了。

    于是,他兴冲冲地跟贾菌去数故事归纳故事了。

    本来贾菌说想看着书数,被林涣拦住了:“咱们俩都把书背来了!为什么还要看着书数?丢不丢人呀?”

    贾菌瞪他:“我背的没你熟嘛,要是打断了我就记不得一句了。”

    林涣便说:“那我背,你数着!”

    林涣迅速把《三字经》背了一遍,贾菌掰着指数,才数到一半就开始叫停:“等等,我数到几啦?”

    他还没学算数啊!手指数完了就懵了,再反着把指数一遍,就忘了自己数到哪了,是十一还是二十一来着?

    林涣无语:“……我怎么从前没发现你这么呆呢?书里都说啦,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你数十个一就算十,再数十个不就是两个十,就是二十啦!”

    他已经不指望贾菌了:“算了算了,你看着书数吧,我自个儿背着数。”

    结果两个人数来的数明显不一样。

    贾菌说:“明明只有十个典故!孟母三迁、孔让梨……”他挨个数。

    林涣摇:“你把那些朝代、书都过啦!那些也是典故喔。”

    “那算什么典故啊?”贾菌懵

    林涣挑起小眉:“你怎么不信我呢?这就是典故!不然你说,不是典故是什么?”

    他特意问了古文学老师哒。

    贾菌不信:“虽然我说不它们是什么,但是肯定不是典故。”

    贾雨村听到他们两个争执,便过来问了况,听他们为了这个吵闹,顿时笑了:“林涣说的是对的,但也不全对,典故者,一可解释为来历,便是你们说的那些故事,往往其故事里有发人省的理,或劝学,或警醒世人,不一而足。”

    “《瓯北诗话》里说‘语杂诙谐皆典故,老传著述岂初心’,指的就是这个。这第二嘛,便可解释为典制与成例,历朝历代都有规矩与定例,这改朝换代,换的不止是名姓,其旧制也要更换。”

    林涣问:“那些更换可有什么规律?难不成都听皇上的?想怎么换就怎么换?”

    贾雨村摇:“你这想法太过天真了,若是这天都叫皇帝一个人说了算,那还要大臣什么?”

    林涣失望:“我常听人说当皇帝的人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原来竟是假的?”

    “哈哈,童言无忌,皇帝陛若是真的要什么有什么,那为什么还有皇帝想要当神仙呢?秦皇一生功绩如何?他纵横天、扫六合,最后还不是想当神仙吗?”贾雨村笑说。

    林涣喔了一声,想起刚刚弹幕里那个人发的那首《十不足》: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